不同于往年光伏“630”搶裝潮后“斷崖式下跌”的走勢,多晶硅料的價格在近期出現了瘋狂上漲! r格一路攀升 下游壓力劇增 根據研究機構PVinfolink的價格研究顯示,國產硅料價格近期一路攀升。7月27日,硅料均價128元/公斤;8月2日,均價135元;8月9日均價140元;而且后續仍有攀升勢頭,目前現貨市場價格已觸摸
供需失衡是主要原因 國產硅料仍無法自給自足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硅料產出19.4萬噸,可滿足約40GW的硅片生產,同期我國硅片產出63GW。我國硅料的自給率為63.5%。
2017年上半年,國內多晶硅產量為11.8萬噸,可滿足約24GW的硅片生產,同期國內硅片產量為34吉瓦以上。我國硅料的自給率仍然不到70%。
仍有相當部分的硅料需要進口滿足,根據海關的硅料進出口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我國進口多晶硅料接近7萬噸,仍是非常巨大的數字。
在我國對歐美韓多晶硅料征收雙反稅,及禁止硅料加工貿易的背景下,購買海外多晶硅料會給企業增加不少額外的成本,但由于國內硅料供給有限的原因,企業不得不從海外大量購買相對高價的原料。
高品質硅料仍然短缺
“未來的高效技術主要是基于PERC和N型技術,因此對硅料的品質有著較高的要求”,某業內人士對記者表達了如此的擔憂。
“從品質上看,國產多晶硅品質不如進口多晶硅穩定,無法滿足光伏中下游高效產品的需求。例如: N型單晶的少子壽命規格為≥1000us,國產多晶硅在此規格要求下的不合格率為15%-20%,而進口多晶硅的不合格率僅為0.9%-0.5%。因此高效產品,特別是單晶企業,對硅料品質要求較高,基本從海外采購,國內能滿足品質要求的硅料產能非常有限”。上述人士還對記者表示。
據了解,我國現有多晶硅產能大多是在2008年前后引進的設備和技術工藝,工藝不夠先進、能耗較高。雖然近幾年領先廠商都經過了冷氫化等技術的改造,但主要是為了降本。品質方面在高效產品上面的應用仍然沒有大的突破。
這一點,可以從領先的多晶硅制造商大全新能源近期的公告中發現端倪。
“我們正見證著產業的轉型趨勢,對于高效單晶硅太陽能組件和太陽能電池需求的不斷增長及產能的不斷增加。”大全新能源首席執行官姚功達在2016年全年業績報告電話會議中表示,這一現象導致了對高純度半導體級別多晶硅的市場需求增長,而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中國制造商能夠提供。
光伏產業目前所經歷的朝向PERC、N型等高效技術的轉型,要求大全新能源升級其廠房設備,以進一步去除雜質、改善多晶硅產品的質量。作為中國前三的領先多晶硅廠商尚且如此,整個國內多晶硅產業就可見一斑了。
在海關多晶硅料進口數據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領先的單晶硅片制造商,隆基股份和中環股份以使用海外硅料為主,因為高效產品對硅料品質要求較高。
作者:張世祥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