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勇編者按:作者鄭勇先生從事光伏行業多年,其萬字雄文《從綠電經濟時代的大視角,論我國光伏經濟的未來走向》,對光伏產業發展有著獨到解讀,本網授權刊載該文,為便于閱讀,特分拆為三篇文章連續刊發。本文為最后一篇。關鍵詞:光伏經濟、移動新能源產業、綠電經濟在宏觀經濟去杠桿和金融監管整頓同步疊加下,股市調整、房市調
表一:未來10年全社會用電量及光伏裝機需求預測
表二:2017年全社會用電量及光伏裝機
短期看,國內、國際市場交替增長
作為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兩駕馬車,國外市場方面,新興熱點市場頻出、傳統市場也在煥發新生;國內市場方面,新一輪產業回落的L曲線或已經基本見底。
整體來看,內外兩個市場呈現出交替增長的發展趨勢。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531”后至10月的5個月內,國內光伏上市公司整體市值蒸發約2000多億、縮水近四成,但全行業并沒有出現太大震蕩。其中一些企業破產、部分產能出清,也有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和產線升級的原因,政策調整充當了誘因。
從資產構成上看,國內光伏經濟有著雄厚的資產托底。截至2018年9月,國內累計并網光伏電站165GW,總資產約1.02萬億元,年發電量約180億度(2017年1180小時),并網電站資產和發電量都已相當可觀。
半年來,全行業迎難而上、塑身健體,在投資管理、生產管理、債務管控、成本控制等方面狠下功夫,為提升行業抗風險能力和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外部市場方面,雖歷盡打壓,但新興熱點市場不斷涌現、傳統市場歐洲也煥發新春,帶來出口需求強勁,為國內供需失衡矛盾化解贏得了時間。特別是2018年下半年,在國內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國際市場需求不降反增,為中國光伏企業走出去創造了有利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光伏企業的全球化布局。
隨著全球性布局,能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平衡發展的企業,將具有更強的抵御國內市場風險的能力。
政策面,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優勢資源整合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說:“必須從傳統固化的觀念,轉向用全新的現代化產業鏈理念來認識國有和民營經濟”。
短期內,光伏經濟的發展還難以擺脫對政策的依賴,也正是因此,此時探索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的加減乘除和排列組合,進一步強化科學分工,加快光伏經濟混合所有制改革進程,實現“1+1>2”或“5-2>3”的效果,對緩解當下光伏經濟的困境,才更加意義重大。
作者:鄭勇 來源:太陽能發電網
責任編輯:admin
太陽能發電網|m.www-944427.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