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8: 風險:貿易摩擦深化和美股劇烈波動是兩大主要假設例外
前面講的經濟波動的上下限,屬于我們考慮在內的因素,只是無法估算其影響彈性。而還有一部分因素屬于“二元情形”,即往往是要么A,要么-A,我們從研究上很難把握,它屬于我們的假設例外,或稱為潛在風險。
我們的假設例外情形之一是貿易摩擦深度演繹。在邏輯篇的第一部分,我們引用了IMF關于貿易摩擦影響的模型,這個模型分為五個層級。我們目前所處的階段是第一層級的非全部。
中美G20會談發出積極信號。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2月5日指出,雙方經貿團隊將在90天內按照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積極推進磋商工作。
我們相信積極的結果出現是一個大概率。但如果貿易摩擦在后續出現短期內深化,比如2000億美元商品關稅由10%變為25%,以及雙方互征關稅擴展到另外2600億美元商品,則對經濟的影響量級是我們前述預測之外的;對金融資產來說也會更適用于避險情形。
我們的假設例外情形之二是美股劇烈調整并帶給全球金融市場風險傳遞。從席勒周期調整市盈率(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 to Earnings Ratio,CAPE)來看,目前美股的估值確實偏高,這還是對應著較大的調整風險的。
2019年,如果美股調整幅度過于劇烈,一則會引發美國經濟的下行風險(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預期);二則也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形成風險傳遞。
這是一個理論上沒有辦法預測的過程,只能當作風險假設。如果這一狀況出現,金融資產會更適用于避險情形。
本文作者:郭磊,來源:廣發證券,華爾街見聞專欄作者,原文標題《峰回,路轉——2019年宏觀經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