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江湖從不缺少有外掛的幸運小子,要么是不幸被人打下懸崖卻因此獲得前世高人秘笈,要么是從小流落異鄉歷盡人間冷暖卻突然被王族貴胄引為繼承人。
作為國內第一批逆變器企業中的幸存者之一,愛士惟新能源(原SMA中國)沒有外掛和神秘家世,而是依靠自身的“善變”,以一系列頗有些縱橫捭闔意味兒的資本手法,在逆變器江湖立足至今。
2008年,靠代理國際知名品牌逆變器起家;在2012那個行業寒冬,以接連兩次均堪稱漂亮的資本整合幸存;2018年年底,以管理層收購的方式獨立。
在十多年的歷史中,愛士惟新能源歷經了產品代理、購買技術、兼并同行、整體出售給外企再到MBO獨立等一系列操作,如今身兼兩大全球頂級逆變器品牌的技術內涵和管理經驗,一路行來雖曾化身萬千,卻始終屹立逆變江湖。
僅此一點,愛士惟新能源在中國光伏企業中就無出其右者。或許,這也正是它獨立的依憑和底蘊。
當然,對于愛士惟新能源及其領軍人張勇來說,這樣一宗涉及十億級資金的資本操作,其間由外企到民企、由職業經理人到企業家的角色轉換,無疑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首批中國逆變器企業中的另一位幸存者——上能電氣,同樣走過了一條代理國際知名品牌產品起家再到自主研發生產的路徑,甚至到后來,它還反手收購了曾經的代理對象——艾默生的逆變器部門。
不過,雖然上能電氣的市場占有率近年來穩居行業前列,但其品牌的市場知名度,似乎卻與此極不匹配。
這在網絡信息傳播中的表現尤為明顯,在搜索各主要逆變器品牌的核心關鍵詞時,可以發現上能的有效詞條幾乎是一線逆變器品牌中最少的,甚至沒有之一。
上能電氣給予業界的最深印象,可能是它強悍的客戶公關能力,這甚至比它2014年整合艾默生的逆變器業務都更為知名。要知道,艾默生逆變器業務部門幾乎是公認的逆變器行業的“黃埔軍校”之一。
這家公司曾經宣稱,未來仍將以逆變器研發制造為中心,可能會涉足能源互聯網相關電力電子產品,但絕不會跨界發展。
在光伏行業,跨界實在是一個過于模糊的概念,或也正是因此,這樣的承諾,更值得期待。
須知江湖上那些源遠流長的武林門派,誰都有個獨門功夫——武當的太極、少林的易筋經姑且不說,就連丐幫也有自己的獨門打狗棒法,一旦丟了,甚至連幫主都選不出來。
看來,專業化不止是個概念,無論武林,還是企業。
05
逆變器的技術之爭,無疑為這個行業增添了很多看點和故事素材。不過,對于許多不懂技術的人來講,這種類似張飛和岳飛誰更厲害的爭論確實沒勁,遠不如西施和貂蟬誰更貌美如花來得實在。
所以,在眾多的展會中,與逆變器并列的,是越來越多吹彈得破的大長腿。
顯然,逆變器的技術之爭,并沒有華山派劍宗與氣宗之爭那么你死我活,倒更有些像營銷學者路長全從特勞特定位理論引申而來的“切割”營銷的玩法。
在營銷的界面里來看,很多事兒不僅更具觀賞性,似乎也更符合市場的邏輯,比如大長腿。
也許,未來逆變器的技術發展方向,并不在于技術控們怎么看,而在于市場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技術。盡管如此,一位來自于半導體行業的博士對逆變器技術的比擬分析論,仍是令人印象深刻。
在他看來,逆變器中的集中式、組串式和微逆等技術路線,與移動數據存儲行業的移動硬盤、光盤和U盤很類似,不止于技術分類相似,甚至連技術出現的順序和發展趨勢都頗為雷同。
在移動數據存儲領域,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移動硬盤和光盤曾經盛極一時,但在筆記本電腦等移動終端規模應用和存儲技術不斷進步的背景下,光盤逐漸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存儲空間越來越大的U盤。
這位博士認為,隨著微逆技術的發展和功率不斷增高以及成本的下降,組串式技術的功率區間將逐漸被微逆和集中式蠶食,前者很可能會像光盤一樣被慢慢淘汰出局。
未來的事,未來說了算。
但未來,其實已經到來。
即使在這個盛行概念的世界里,能源互聯網也仍是一個很炫的甚至沒有邊界的概念,但同時,它已經不再僅僅只是概念,而是一個正在徐徐展現的技術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逆變器,很有可能成為一些技術的節點和溝通平臺。
也許,未來的世界級逆變器企業,更有可能會誕生在這里。(文/吳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