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還能漲多久?多晶硅料的漲價,是光伏行業近期最熱的現象。國慶節前夕,硅料價格迅速飆升,從21萬/噸上漲至23.58萬/噸,更有甚者,報價超出了25萬/噸,硅料再一次面臨著供不應求。關于硅料漲價,外界經常會出現兩個錯覺。第一個錯覺是認為硅料漲價,是新鮮熱點。但事實上,硅料的漲價從年初就開始了。而且在光伏歷史上,也不是第一次,早
硅料還能漲多久?
多晶硅料的漲價,是光伏行業近期最熱的現象。
國慶節前夕,硅料價格迅速飆升,從21萬/噸上漲至23.58萬/噸,更有甚者,報價超出了25萬/噸,硅料再一次面臨著供不應求。
關于硅料漲價,外界經常會出現兩個錯覺。
第一個錯覺是認為硅料漲價,是新鮮熱點。但事實上,硅料的漲價從年初就開始了。而且在光伏歷史上,也不是第一次,早在2008年,就上演過擁硅為王的劇情,那一輪的高點,是400美元/kg。
第二個錯覺,則是把硅料的漲價,完全歸咎于產業鏈上下游博弈。從硅料到電站,光伏行業的上中下游,的確存在著話語權的爭奪,而且此起彼伏。但其對格局的影響作用,頂多算是推波助瀾,遠達不到興風作浪。
這兩個錯覺,造成了市場上對于光伏行業的一些錯誤認識。究竟硅料漲價是怎樣形成的?它還能再漲下去嗎?漲出來的,讓哪個環節賺走了?這是我們需要回答的問題。
01 供需源頭的雙重制約
光伏產業鏈的結構,大致是這樣的。
硅料企業購入工業硅粉,生產出多晶硅料;硅片企業購入多晶硅料,生產出硅片;電池片企業購入硅片,生產出電池;組件企業購入電池片,進行組裝;最后終端需求落在電站建設上。
從硅料的供需來看,2021年的需求總量在57.8萬噸左右,供給基本上勉強滿足。但是由于硅片廠商大幅擴產,頭部企業紛紛采取長單鎖定的模式,很多企業拿不到多晶硅,這便導致了多晶硅需求得不到滿足,這個狀況,從光伏發電企業的擴增速度可以明顯看出。
據企查查數據,中國目前現存光伏發電相關企業20.03萬家,賽道的火熱,使得新進入者瘋狂涌入,2021年前8月,我國共新增光伏發電相關企業4.01萬家。
我們都知道,如果供給不足,那么最常規的辦法是擴產,通過釋放產能來解決問題。
然而,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在醬油醋得到調味品行業,這是個簡單策略。但在多晶硅的領域,供給不足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多晶硅擴產,其實存在著極大的產能壁壘,
多晶硅的建設周期高達18個月之久,算上半年的產能爬坡時間,正常量產時間差不多需要兩年,投產周期過長導致沒辦法較快釋放需求。而多晶硅的產能彈性比較小,每年都需要停產檢修,也是行業的特性。
高投入,同樣是制約產能的一個因素,每噸多晶硅投入高達8-10億元,折舊非常之高,差不多占據了17%左右的生產成本。“折舊天價”讓很多企業不會選擇儲備產能,甚至讓許多企業干脆望而退步。
另外,占據成本接近三分之一的是電費,這意味著,只有具備電價區域優勢的企業,才有擴產多晶硅的條件。
雖然頭部廠商近期紛紛出臺大幅擴產計劃,但是除了通威股份外,其他廠商基本要到明年才能有產能釋放,除此之外,還有能耗雙控的政策的限制,所以導致供給在短期內不可能提得上去。需求高企而供給不足,價格暴增自然成為了合理的事情了。
對產業鏈中游進行觀察,可以發現硅片、電池片、組件產能極為充沛,且擴產產能釋放較快。以硅片為例,2021年預計達到167GW的需求,但是產能擴充計劃已經到384GW。到年底前估計還有大量的新增產能,即便刨除產能替換和爬坡也已經嚴重過剩。
最后再來觀察終端需求,在平價上網背景下,電價是固定的,如果建設電站的成本過高,那么就會影響到發電企業的收益——利潤過低的話,企業建設電站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而這個局面,已經成為了行業在今年的共識。
梳理過后,可以明顯發現硅料和電站是兩個話語權較強的環節,在供需兩個源頭都是強制約的情形下,就導致了一種結果——擠出效應。
理解這個局面,可以用一個通俗的比喻:兩端都是大哥,既要面子還要錢,夾在中間左右逢源的小弟日子,就會很難過。
表現在光伏行業,就是產業鏈話語權低的環節會降價。例如,去年價格暴漲的光伏玻璃,由于行業邏輯變化導致壁壘消除,加上其占據組件成本較大,故而首當其沖價格慘遭腰斬;
隨后遭遇沖擊的,則是微笑曲線末端的電池片、組件,價格一直漲不起來;最后這些產業鏈價格接近成本線無法再降后,光伏供應鏈失衡。
在7月份,硅料小幅下跌給失衡的產業帶來了喘息的機會,但是只要下游需求走強,硅料必然漲價。產業鏈條上,各環節追逐利潤最大化的商業行為,最終演變成了市場觀察到的上下游博弈。
這種博弈,在三季度結束后,仍然沒有終結的跡象:上游原材料企業減產、限產,光伏原材料價格進一步飆升。除了主產業鏈外,光伏輔材價格也進入上漲通道。
其中,光伏玻璃價格重回漲價通道,光伏膠膜價格上調35%,四季度或將持續攀升,光伏鋁邊框、支架原材料價格集中上漲。
這造成了顯而易見的影響,那就是產業停擺,材料飆漲難解。在這個背景下,隆基、晶科、天合、晶澳、東方日升等主要光伏組件企業一度聯合,呼吁懇請光伏行業協會等機構疏導產業鏈,避開搶裝潮。
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光伏新增裝機為22.05GW,同比增長45%,但跟業內全年新增55-60GW的預期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很多業內人士都認為,今年會重演2020年在第四季度新增29.5GW的“搶裝潮”,從而實現甚至超越業內預期。但在多項原材料價格均出現較大幅度上漲的情況下,著實難以達成,組件企業早已不堪重負,才有了本次的聯合呼吁。
硅料供給緊張的格局短期難以扭轉。在雙碳的背景下,2021年的拉鋸戰格局似乎已經蓋棺定論。
作者: 來源:投資界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