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以來,從資本市場到街頭巷尾,最火的話題“電”。開宗明義:本次限電的底層邏輯是傳統電力供需平衡在能源革命新進程中遭遇挑戰。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費和生產國,煤炭已深植于中國的能源體系,綠電替換煤炭是一項艱巨而又長期的任務。過去十余年,中國風電、光伏發電容量大幅增長,毫無疑問該大勢已定;在能源革命下,我們越發看到發
電氣化場景加速
不被大眾所了解的是,我國的電氣化起步雖然大大落后歐美發達國家,但是發展速度驚人,今天我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從2000年的不足12%提高到了2020年的27%左右,遠超全球平均水平的19%。
未來電氣化的場景還將會越來越豐富,包括工業領域電氣化、電動汽車、電動工具、智能家居、5G基站等等。根據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預測,到2060年,電能占終端用能的比重有望達到66%,電能將成為最主要的能源消費品種。
電氣化場景加速對電力系統主要會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是顯著增加對電力的需求;二是電氣化場景復雜之后對電網的調節能力可是一大考驗。
圖:電能占終端用能比重逐漸提高,資料來源: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
以大家熟悉的電動汽車為例,隨著電動汽車保有量的增長,私人充電樁的保有量也在快速增加,但是私人充電樁一般都是在晚上進行充電從而滿足白天的用車需求,這將導致以往用電的低谷期將會變成用電高峰期,進而產生調峰的需求。
終端用戶需求的增長
我國經濟還處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人們生活水平還在逐步提高,自然對電的需求同步增多,包括家庭中的電子設備產品快速增長;冬季高峰期取暖用電用氣需求不斷攀升,都加大了調峰保供的難度。以美國作為參照,美國居民用電量在全社會用電量的占比是中國的三倍之多,中國的人均用電量增長潛力還很大。
圖:中國和美國的居民用電量對比,資料來源:中銀國際
03 大變局:發展新型電力系統是必由之路
短期的限電難以徹底解決
相比發達國家目前大約1%-2%的平均經濟增速,中國超過5%的經濟增速還將維持較長時間,疊加電氣化驅動和“雙碳目標”,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將顯著高于GDP增速。
但從供應端來看,在嚴控煤電裝機背景下,新增裝機減少,又要面臨老舊機組逐步淘汰,煤電的供應顯然無法滿足用電量的增長,水電資源受到地理因素限制,難以繼續大規模發展。毫無疑問未來的電力增量落在風電、光伏頭上,與此同時,風電、光伏還要更進一步替代煤電的市場份額。
作者:錦緞 來源:鈦媒體APP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