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電價市場化改革加速推進。2021年10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按照電力體制改革“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總體要求,明確從10月15日起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電量上網電價,擴大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范圍,取消工商業目錄電價,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在保障電網
核心觀點
⚫電價市場化改革加速推進。2021年10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按照電力體制改革“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總體要求,明確從10月15日起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電量上網電價,擴大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范圍,取消工商業目錄電價,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在保障電網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發電側:從“市場煤-計劃電”向“市場煤-市場電”變革。2021年以來用電需求高增加劇煤炭供應緊張局面,煤炭價格自年初上漲超135%,而電價受政府調控漲幅受限,煤電供需矛盾持續深化直接導致本輪限電危機。而此次《通知》明確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量通過電力市場進行市場化交易,在“基準價+上下浮動”的范圍內形成上網電價。同時擴大燃煤發電市場交易價格浮動的范圍,由現行的上浮不超過10%、下浮不超15%,擴大為上下浮動原則上均不超過20%,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不受上浮20%限制,電力現貨價格不受上述幅度限制。根據中電聯數據,2021年1-8月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2.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3.3%,占全社會用電量43.8%,煤電市場化交易與漲跌幅擴大有望進加速推進市場形成的價格機制。
⚫用電側: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全面推動工商業用電市場化。《通知》明確有序推動尚未進入市場的工商業用戶全部進入電力市場,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保持居民、農業、公益性事業用電價格穩定。同時將有序放開各類電源發電計劃,全面推進電力市場建設,加強與分時電價政策的銜接,推動工商業用戶全面用電市場化。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制度建設日趨完善,工商業配儲潛力打開。本次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真正建立起“能跌能漲”的市場化電價機制,有利于更好發揮市場在電力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進一步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服務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工商業用戶全面執行市場化分時電價、擴大峰谷價差將進一步驅動儲能發展,儲能的“投資品”屬性愈發凸顯,工商業配儲空間全面打開。
儲能發展頂層設計正式出臺,行業拐點趨勢已現。2021年7月15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除抽水蓄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GW以上,較2020年累計3.3GW提升近十倍。政策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統籌開展儲能專項規劃,積極推進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儲能多元發展,到2030年將新型儲能打造為實現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支撐之一。《意見》針對儲能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明確完善新型儲能獨立市場主體地位,健全新型儲能價格機制和“新能源+儲能”項目激勵機制,正式版《意見》出臺進一步明晰儲能發展方向,行業正式步入快速發展期。根據我們7月26日發布的《儲能行業報告系列一:醞釀儲能市場大變局與新機遇》測算到2025年全球儲能系統需求可超300GWh,而根據EVTank統計2020年全球儲能鋰電池出貨量28.5GWh,增長潛力較大。
1、發電側儲能:
新能源裝機量方面,發電側儲能主要需求在于集中式新能源場站配儲,2020年全球新增光伏中集中式光伏占2/3左右,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和光伏平價節點的到來,預計未來五年全球光伏新增規模增速超20%,風電新增規模增速超15%。
滲透率方面,2020年各省相繼出臺新能源場站配置10%-20%功率,2小時備電時長的儲能設施,據我們測算2020年全球新增項目配備儲能滲透率達17.6%,預計2021-2023年新增項目滲透率年提升7%,2023年儲能平價后存量項目配儲存在經濟性,新增項目滲透率年提升10%,存量項目配儲需求年提升1%。
功率配比方面,各省儲能要求配置比例在10%-20%之間,假設未來五年平均配儲比例年提升2%,2025年可穩定達到20%。備電時長方面,新能源場站配儲以2小時為主。
2、電網側儲能:
滲透率方面,電網側儲能主要需求在于提供電力輔助服務,假設火儲聯合提供電力輔助服務的最優功率配比為火電機組的3%,據我們測算2020年電網側儲能滲透率在1.8%,得益于2020年儲能參與輔助服務補償機制的加速出臺以及項目的可盈利性,預計未來五年電網側儲能滲透率可實現快速提升。
備電時長方面,儲能參與調頻更多考慮短時調節容量,以0.5小時為主;儲能參與調峰以4小時為主,平均取2小時備電時長。
3、用戶側儲能:
主要考慮工商業儲能、家庭儲能和5G基站及數據中心儲能。假設分布式光伏中,工商業光伏和戶用光伏配置比例為4:1,工商業配置儲能滲透率隨峰谷價差擴大和儲能系統成本下降逐年升高,備電時長以4小時為主。考慮到中國居民電價偏低,民眾對儲能接受度較低,預計家庭儲能增量主要來自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同樣以4小時備電時長為主。
5G基站與數據中心的高耗能屬性迫使運營商通過配備儲能進行綜合能源管理來降低整體用電成本,同時鋰電池替代UPS鉛酸電池需求明顯,疊加政策端探索數據中心儲能參與電網互動來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預計配儲滲透率將實現快速提升,儲能時長同樣以4小時為主。
作者:華爾街見聞 來源: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