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世界領先的光伏支架企業江蘇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博”,688408.SH),才上市一年有余,就出現了業績暴跌、高額壞賬、海外業務受困、糾紛頻發、高管減持、董秘離職等各種奇葩怪相。10月29日,中信博發布了2021年三季報,業績大幅下滑。該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17億元,同比下降6.
中信博在三季報中稱,收入和利潤下降主要原因系原材料鋼材價格上漲,海外市場受到疫情的影響,2021年光伏行業集中電站項目開工率走低。
業內人士對21世紀表示,業績下降,行業問題是一個原因,但中信博業務結構的短板也是一項劣勢。事實上,今年以來總體光伏產業迎來增長,但在結構上有很大分化。10月21日,國家能源局公布1-9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全國新增光伏裝機25.56GW,同比增長44.3%;其中9月新增光伏裝機3.51GW,同比增長38.2%。其中戶用裝機高景氣,1-9月全國累計納入2021年國家財政補貼規模戶用光伏項目裝機容量為11.7GW,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21.39%,在新增裝機中占比達到45.7%;1-6月占比則達到58.9%,超越集中式電站,戶用光伏需求拉動能力凸顯。
面對市場業務結構變化,中信博的業務結構明顯不利,其光伏支架產品主要應用于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其同行清源股份,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0.47億元,同比下滑幅度只有6.52%,其支架產品主要運用于民用和商用分布式電站。
二、減值準備快速增加,風險攀升
近年來,中信博的壞賬準備逐年大幅增長,也令市場擔憂。2017年末,中信博應收賬款原值為4.14億元,壞賬準備0.57億元;2018年末應收賬款原值為9.30億元,壞賬準備0.85億元;2019年末應收賬款原值為9.10億元,壞賬準備0.97億元。2020年應收賬款原值為3.31億元,壞賬準備0.89億元。
2017年到2020年,公司應收賬款壞賬率分別達到13.85%、9.18%、10.65%、26.89%,壞賬率逐年大幅增長。2021年前三季度,其扣除壞賬準備后的應收賬款2.42億元(與2020年末持平),未披露具體扣除前的原值金額。
業內人士對21世紀稱,由于市場競爭激烈,中信博采用較激進的賒銷方式,以擴大市場份額,這直接導致其應收帳款占營收比例過高,應收帳款壞帳率提升。
中信博招股書中曾披露,2017-2019年,公司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4.14億元、9.30億元、9.10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26.18%、44.83%、39.87%。此后至2020年,公司應收賬款下降至3.31億元,在營業收入中占比降為10.58億元,但如前所述,壞賬率大幅上升。
同時,由于壞帳的產生,賒銷方式也導致中信博的訴訟糾紛增多。啟信寶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0月30日,涉及中信博的風險事件多達187起,多數是糾紛案件裁判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