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爾世界杯正愈演愈烈,雖然比賽中少了中國隊,但賽場內外卻充滿了中國元素。除了中國裁判、中國贊助商、中國大熊貓,還有就是卡塔爾新建的800MW的光伏電站。
這不僅是卡塔爾*個太陽能發電廠,更是迄今為止全球第三大單體光伏發電站。這個項目的承建方是中國電建,用的是中國企業陽光電源的逆變器,以及中國企業隆基的雙
03、一體化,真香
組件龍頭公司,雖然有“大哥”的名字,卻沒有“大哥”的氣勢:排序穩定,但市場占有率也相對不高、穩穩地不高。在2019年時,CR5也僅40%不到。
光伏組件集中度;數據來源:安信證券
這個結果,和組件行業相對低門檻有關。組件一條產線擴產周期3-6個月左右,產線投資額也相對其他環節低,而且技術壁壘相對不高、產品同質化。因此,也就導致行業雖有出清,但活下來的也都各有招數、各有天地。
然而這一切,在2020年起,開始發生變化。
2020年,平價時代來臨。光伏需求快速爆發,但上游硅料的擴產周期長平均需要18個月,技術門檻相對高,進入者較少。因此,下游擴張過快、導致硅料供不應求。自2020年下半年起,硅料價格開始持續走高。
不斷上漲的硅料價格,也相繼傳導到硅片、電池片、組件環節,但由于組件向下議價能力弱,沒辦法實現成本的完全轉移,因此,就不得不承擔壓力,利潤遭到侵蝕。
這個時候,有“一體化”能力的企業就彰顯了優勢。
一體化并不是最新出來的戰略,比如晶澳能源在2011年就建立了當時全球*的一體化基地;而隆基也是2014年就開啟了收購。但之前一體化的優勢,并不算很顯著。
行業有補貼,也是招標制,各自盯著各自的飯碗就行,競爭不算特別激烈;與此同時,上游硅料也沒有兇猛的漲價,甚至還持續跌了幾年,所以組件企業做不做一體化,差別并不大。
但補貼取消、硅料漲價的“上下擠壓”之下,一體化就真香了。安信證券的數據顯示,在2021年期間,普通組件企業每瓦虧0.04元,有電池業務的組件公司每瓦賺0.05元,而如果還有硅片業務,那么每瓦則盈利0.16元。一賺一虧,市占率就這么發生了改變。
比如曾經組件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二的阿特斯,近兩年與*梯隊之間的差距被越拉越大。阿特斯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公司垂直一體化程度較低,且產能投資的規模效應尚未充分顯現,導致公司單晶組件的毛利率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較大。
所以,一體化、擁硅片也是王。隆基股份組件業務市占率,就從2019年的8%,提高到了2021年的20%以上。其他組件龍頭公司也開始加大一體化。
天合光能就公告稱,公司擬在西寧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一條龍7個項目:工業硅、高純多晶硅、單晶硅、切片、電池、組件以及組件輔材生產線。晶澳科技的一體化也有百億投資。晶科科技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垂直一體化的能力是未來頭部企業競爭的必備能力。
與之對應,整個中游組件前5名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也從55%提高到了80%左右。
而更要緊的是,硅料龍頭,通威股份也加大了一體化力度,進軍組件環節。8月、9月,連續中標組件招標,氣勢洶涌。一體化碰一體化,割據、混戰,再所難免。
04 、尾聲
一體化也不是新鮮事兒。協鑫集團、賽維LDK都是過來人,而他們留下的經驗則是,當重大技術變革來臨時,一體化只會加大“船大難調頭”的風險;當一體化加大力度時,資金管理也會非常關鍵。
站在當下來看,資金的問題,相對并不嚴重了。主流公司都已經是上市公司,擁有便捷的融資通道,可以借助多方力量來試錯。就像股民老王說,銀行、信托能接的資產,我們能接;他們不敢接的資產,我們也敢接。當然,這也是股市實現資源配置的功能。
而技術的問題,似乎也不是問題。至少在當下,已經沒有像單晶取代多晶這樣顛覆性的變革。已經歷經幾次動蕩的巨頭們,也都是多種技術押注,技術擔憂也降低不少。
展望來看,組件領域,還是有半片、疊瓦、雙面等工藝來提升效率、推動發展;也有通威這樣從源頭直接下來的巨頭發起挑戰;薄膜電池的建筑一體化,會帶來新空間;美國正在發起的雙反政策,也都會改變東南亞的產業格局。
但,分工時代告落。組件江湖一定還有精彩故事,然而,純組件公司的故事,已經結束了。
作者:潘演演、董指導 來源:遠川科技評論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