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主題為“中國:改革開放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會23日-25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
3月24日,以“中國:改革開放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主題的第14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開幕。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朱之鑫回應了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張維迎關于產能過剩與腐敗問題的犀利提問。
張維迎發問,近年國家在光伏行業上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但光伏業卻處于嚴重危機中,領頭企業無錫尚德面臨破產。他質疑,光伏業的危機與政府的產業政策制定失敗有關,并表示很多產業能力過剩是過去產業政策導致的結果,政府產業政策已經成為普遍的腐敗和尋租的重要根源。
對于產業能力過剩是過去產業政策導致的說法,朱之鑫表示,產能和需求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看政策要看它的過程和結果,是不是所有的產能過剩都由于產業政策造成的值得商榷。
“一個時期供給的多,就需要有調整,而這個時候怎么樣看供求的平衡,完全達到100%的平衡是一種理想主義,可能是我們原來最早的計劃經濟想法。按照現在來說,不同的產業有著不同的市場滿足率。” 朱之鑫說。
朱之鑫認為,“不能看到產業政策存在某些問題就否定它,而應該看到它持續發展的作用。如果沒有這個作用,我們怎么達到在世界五百多種產品中我國有220多種達到了世界第一。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政策,又怎么和國外的企業攜手共進。我想在這一點上來說,還是有商榷的地方。”
而對于政府產業政策已經成為普遍的腐敗和尋租的重要根源的質疑,朱之鑫認為,是不是所有產業政策中產生了大量腐敗,也是值得商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