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近日向部分政府機構、相關光伏發電企業下發了《關于完善光伏發電價格政策通知》的意見稿。然而,《意見稿》不但沒有提升補貼價格,反而大幅降低,這大大出乎各界的預料。有消息稱,國家發改委價格司也正在考慮對之前定調的分布式光伏自發自用部分0.35元的度電補貼,作出適度“寬松”微調,提高0.1-0.15元/度。
據悉,分布式光伏發電的電價補貼政策方面,多家權威機構對此前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征求意見稿提出了修改建議,這些建議有望最終反映到正式出臺的政策文件中。有消息稱,國家發改委價格司也正在考慮對之前定調的分布式光伏自發自用部分0.35元的度電補貼,作出適度“寬松”微調。
而相關人士證實了這一點,并進一步透露,最終出臺的分布式光伏上網電價補貼,將在會此前征求意見稿0.35元/度的基礎上提高0.1-0.15元/度,也就是在0.45-0.6元/度。
此前 0.35元的度電補貼標準一出,光伏業內顯然大失所望,隨即有光伏企業通過不同渠道向政府反映經營性困難,并反復提及過低的補貼難以令行業走出谷底;而“國五條”政策紅利遲遲不兌現,也會影響行業復蘇節奏。
有分析稱,低于預期的度電補貼,可能顯示政府并不想在過剩產能充分淘汰前,過度補貼國內市場;國家對產業整合、促進成本下行的重視程度,高于對激活國內市場的重視程度。但從如此迅速的補貼加碼來看,日前無錫尚德的破產或許催化了政策的改弦易轍。政府或許擔心,如果此時還強調對光伏業的整治而非救助、還不做出“拉一把”的姿態,可能會有更多企業步尚德后塵,呈現全行業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認為,擴大內需是中國光伏產業的當務之急,否則如無錫尚德般的龍頭企業一旦出現倒閉潮,將動搖我國光伏產業的根基;如果此時政策紅利仍不兌現,恐怕就將錯過最佳的出臺時機。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王駿也指出,因發電成本較高,光伏產業至今處于“引導扶植期”;只有依賴政府補貼,才能具有應用市場。這就決定了光伏產業不僅是各國之間的企業競爭,更是國家戰略的競爭;而無錫尚德破產重整反映出我國發展光伏產業的國家戰略還有很多薄弱之處,釋放出整個產業滑向失利的危險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