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 2013 年青海電網新能源裝機 3330.1MW,其中光伏電站裝機3110.6MW,占全省電源總裝機容量的 18.3%;水電 11235.8MW,占全省電源總裝機容量的 61.8%。隨著 “十二五”期間年青海光伏電站跨越式的發展,省內光伏電源裝機已超越火電裝機,成為青海電網裝機容量第二大的電源。青海省光伏能源大規模增長,尤其

截止 2013 年青海電網新能源裝機 3330.1MW,其中光伏電站裝機3110.6MW,占全省電源總裝機容量的 18.3%;水電 11235.8MW,占全省電源總裝機容量的 61.8%。隨著 “十二五”期間年青海光伏電站跨越式的發展,省內光伏電源裝機已超越火電裝機,成為青海電網裝機容量第二大的電源。青海省光伏能源大規模增長,尤其是在太陽能發電爆發式增長后,如何應對未來新能源不斷的發展對電網所帶來的挑戰。
光伏發電受間歇性、波動性、隨機性影響,必須由其他常規電源為其有功出力提供補償調節。利用水能、光能的互補性,依托水輪發電機組的快速調節能力和水電站水庫的調節能力,調整光伏電站的有功出力,進行水光互補發電,有效彌補獨立光伏電站的不足,減少了電力系統為吸納獨立光伏電站發電所需的旋轉備用容量,使光伏發電成為與水電相媲美的優質電能。
數據顯示,水光互補調節進一步優化了電能質量,將互補后的優質電能通過水電站出線送入電網。光伏電站作為水電站的同一個電源點,在考慮水量平衡的基礎上,結合水庫調節能力,通過水電機組快速調節性能,將光伏發電鋸齒形出力曲線調整為平滑穩定曲線,為電網提供優質電能。水光互補后的總出力曲線滿足電網波動范圍要求,提高了電網運行穩定性。
根據數據分析,黃河上游青海境內水電站設計發電利用小時均在4000小時左右,送出線路互補調節滿足大容量送出能力。龍羊峽水電站于1989年投運以來,實際年發電利用小時數在3500小時左右。通過龍羊峽水光互補項目建設,龍羊峽水電站送出線路年利用小時可由原來設計的4621小時提高到5019小時,增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在很好的效益推動下,龍羊峽水光互補二期、青海省格爾木全流域水光互補等項目也在有序開展當中。
作者: 來源:計鵬新能源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