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月,國內多晶硅價格觸底軟性回彈,預計下半年整體供需基本維持平衡,但第四季度需求增幅或將明顯大于供應增幅。
價格觸底再回升
2019 年 3-4 月,國內多晶硅價格再次觸底軟性回彈,單晶致密料價格從 3 月初的 8.03 萬元/噸小幅下調至 4 月中的 7.45 萬元/噸,隨后觸底微幅回升至 7.47 萬元/噸。多晶致密料價格延續 2 月下旬開始的下跌走勢,從 3 月初的 7.21 萬元/噸下探至 4 月中的6.28 萬元/噸,隨后,價格小幅回升至 6.31 萬元/噸。4 月份單晶致密料均價為 7.46 萬元/噸,同比大幅下跌 42.5%,4 月份多晶致密料均價為 6.29 萬元/噸,同比大幅下滑 50.2%,均創歷史新低。
鑄錠用料價格持續創新低有三方面原因:其一,國內新增產能逐漸釋放,在需求疲軟的情況下增加了市場供應壓力;其二,部分二、三級多晶硅料的少量低價成交被用來壓低市場主流價格;其三,多晶硅市場價格下跌走勢氣氛被過分渲染,個別企業受庫存和下游降價強壓影響,被迫率先降價出貨,導致多晶硅價格屢創新低。單晶用料價格下跌主要是由于3 月份部分海外企業恢復滿產運行,國內單晶市場受進口單晶用硅料影響,供應壓力有所增加,而需求尚未爆發。
支撐多晶硅價格軟性反彈的因素:第一,從企業生產運行成本角度來看,價格已跌無可跌,部分敏銳度較高的貿易企業及下游企業看準時機囤貨抄底,助力市場價格觸底反彈;第二,國內 4 家萬噸級企業 4-5 月份的減產檢修計劃陸續落實,個別企業積壓庫存消化殆盡,國內多晶硅市場供應壓力逐步緩解;第三,國內外三、四季度終端需求可期,刺激了市場對未來價格走勢的預判,支撐多晶硅價格緩慢回升。
集中檢修壓供應
硅業分會統計,截至 2019 年 4 月底,國內在產多晶硅企業 16 家(包括 2 家正常檢修企業),相比 2018 年年初在產企業減少 8 家,停產檢修企業包括四川瑞能、云芯硅材、河南恒星、河北東明、陜西天宏、賽維 LDK、宜昌南玻、新疆合晶。3-4 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共計 5.65 萬噸,同比增加17.2%。其中 3 月份產量 2.89 萬噸,創歷史新高,環比增加 10.7%,比國內一季度多晶硅平均產量高出 7.8%,增量主要來自新疆協鑫、內蒙通威、東方希望等企業的新增產能釋放量。4 月份產量 2.76 萬噸,環比減少 4.5%,主要是由于內蒙通威、江蘇康博、內蒙東立的停產檢修以及個別企業設備維護等導致的產出供應減少。
截至 4 月底,國內在產萬噸級多晶硅企業有 9 家,3-4 月份萬噸級企業產量共計 5.17 萬噸,占國內總產量的 91.6%,4 月份萬噸級企業產量占比達到 92.0%,集中度在 1-2 月份的基礎上繼續提升,主要是由于萬噸級新增產能產量穩步增加。
進口量環比增加
根據海關最新數據統計,3 月份多晶硅進口量為 11801 噸,環比大幅增加 47.2%,同比增加 13.1%。 3 月份進口月均價為 8.89 美元/千克,環比下滑 6.5%,同比大幅下跌 47.4%。2019 年 1-3 月份多晶硅累計進口量為32465 噸,同比減少 12.2%。1-3 月份累計進口均價為 9.25 美元/千克,同比降幅為 48.0%。
值得注意的有三點:第一,從韓國進口量小幅增加。3 月份從韓國進口量為 2940 噸,環比增加 7.7%,主要是韓國多晶硅企業度過電價較高的冬季后,在 3 月份恢復滿產運行,產出相比 2 月份有大幅提升,故 3 月份我國從韓國進口量有所增加。第二,從德國進口量躍居首位。3 月份從德國進口量為 4175 噸,環比增加 31.5%。從德國進口多晶硅以單晶需求為主,且品級較高的小料進口量不在少數,加之德國瓦克與國內單晶一線企業簽有長單,穩定的單晶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從德國的進口多晶硅量。第三,從中國臺灣地區和馬來西亞進口量環比大幅增加。3 月份從我國臺灣地區進口多晶硅 691 噸,環比增加 41.6%;3 月份從馬來西亞進口 1699 噸,環比大幅增加 2.4 倍。
分地區來看,2019 年 1-3 月份,自韓、德、臺、馬這四個地區進口量34708 噸,占總進口量的 93.8%,進口量占比分別為 37.8%、30.5%、14.9%、10.6%,累計進口量韓國仍位居首位。
多晶硅后市預測
需求方面: 2019 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預期仍主要來自海外,總量大約在 120GW-130GW,其中至少有 16 個 GW 級市場,印度、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巴西、巴基斯坦等國家共計將有 40GW 左右的市場需求,荷蘭、西班牙、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市場也將有所提升。另外,近兩年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市場出現大爆發,裝機量有再創歷史新高的可能。按季度來看,3、4 季度安裝量預計在 30GW 和 45GW,環比增幅大約在 11%和 50%。
供應方面:國內 5 月份計劃檢修企業包括 3 家萬噸級企業和 2 家萬噸級以下企業,影響全月產量大約 8000-9000 噸左右,大幅緩解供應壓力。根據國內多晶硅企業檢修及新增產能投產釋放情況,預計 3、4 季度國內多晶硅產量分別達 8.6萬噸 和 10.7 萬噸左右,環比增幅分別達 8.9%和 24.4%。韓國多晶硅企業在 3 季度受電價影響將有部分減產,預計 3、4 季度進口量分別在 2.4 萬噸和 3 萬噸左右,因此下半年國內多晶硅供應量總量約 24.7 噸。
綜上,國內下半年需求總量大于供應總量,供應缺口由上半年在硅片和組件等環節積壓的庫存填補,因此下半年整體供需基本維持平衡,但 4季度需求增幅明顯大于供應增幅,因此預計在 4 季度終端需求爆發的可見預期下,多晶硅價格從 3 季度開始有回升動力。
(作者供職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