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線206公里、海域面積8701平方公里、沿海灘涂面積307.3萬畝、可利用土地面積37.2萬畝、年平均風速7.14米/秒、風功率密度357瓦/平方米,等等海域及風資源利好條件,給南通風電產業發展帶來了無限想象空間。
如此優越的地理位置,奠定了南通風電產業鏈式發展和融合發展的基礎。近年來,南通風電產業規模已接近300億元,真正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6月8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南通市人民政府主辦,南通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南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如東縣人民政府承辦的2020中國(南通)海上風電產業鏈發展大會在如東縣成功舉辦。
風電產業發展方案發布,
南通力圖打造“風電產業之都”
過去的幾個月,正是醞釀風電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思考長期布局的最好時機,也是檢驗政府及企業捕捉機遇能力的時刻。南通市政府以此為新的轉折點,聚焦“南通打造風電產業之都,形成千億級風電產業集群”,推動風電產業鏈式發展和融合發展,力求打造風電產業之都。
這次海上風電產業鏈發展大會今年雖然受到疫情嚴重影響,但南通海上風電產業卻逆勢上揚,“1-5月,南通風電裝備產業增長超過60%”,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說。
會上,《南通打造風電產業之都三年行動方案》正式發布,標志著南通風電產業落地架構已經成型。今明兩年,南通風電產業計劃總投資將達到840億,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正呼之欲出。
根據該行動方案,2020年南通市要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投資總額300億元;累計裝機容量近500萬千瓦;全年風電產業營業收入突破800億元。2021年,再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投資總額400億元;累計裝機容量近700萬千瓦;全年風電產業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到2022年,在遠海風電規劃和示范項目上取得重大突破,形成較為完善的風電產業體系和產業創新體系;累計裝機容量近800萬千瓦;全年風電產業營業收入突破1200億元。
據介紹,著力建設海上風電裝備制造、海上風電運維、海洋新興產業三基地和風電科技研發、風電設備檢測、風電智慧大數據三中心,是未來三年南通風電產業發展的基本目標。
《南通打造風電產業之都三年行動方案》的落地,代表著南通市政府打造“風電產業之都”的信心和決心,也代表著南通發展風電產業有了實質性進展。通過制定優渥的政策和完善配套服務,將吸引更多參與者不斷涌入南通風電市場。
24個項目簽約、涉資1210億,
只是開始?
多年來,南通已經吸引了龍源、華能、中廣核等一批優質風電開發企業相繼落戶。截至目前,已累計投產風電項目22個,并網規模250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項目9個、陸上風電項目13個,裝機總容量達到250萬千瓦。
在會上,24個項目集中簽約,涉資1210億元,其中上海電氣風電產業園、中國海裝風電產業園等10個招商引資項目總投資215億元;國家電投H4、H7海上風電施工項目合作項目、三峽新能源與上海電氣合作4兆瓦風電機組項目等11個產業合作項目金額535億元;如東縣政府分別與郵儲銀行南通分行、農業銀行南通分行和中國銀行南通分行簽訂融資授信戰略合作協議,總授信金額460億元。
一個個在南通沿海落戶的風電開發企業,也帶動風電產業鏈不斷拉長。中國海裝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重通成飛風機葉片、上海電氣風電智能制造等成為行業創新龍頭,引領著海上風電技術浪潮;中天海纜、海力風電等本土龍頭企業紛紛進軍風電海纜、塔筒、承載平臺及施工運維等領域,技術水平全國領先。
目前,南通已初步形成風機整機和配套設備制造為主,風電技術研發、風電場施工建設和運營維護、勘察設計、防腐材料、海洋環境保護等配套產業鏈的風電全產業體系,如東縣獲批成為全國首家國家火炬海上風電特色產業基地。
特別要說的是,為了破解大規模海上風電的送出難題,電網配套的500千伏扶海變、220千伏蓬樹開關站及送出線路已建成投運,新建的500千伏通海變也已納入2020年實施計劃。
中國的“埃斯比約”正在形成
會議現場,南通(如東)風電母港裝備產業基地正式揭牌。產業基地由風電場集控中心、風電母港及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組成,能夠提供倉儲、運輸、安裝、運維等風電產業全流程配套服務,借此北上可覆蓋江蘇、山東沿海,南下則可服務上海、浙江、廣東地區。
目前,風電母港核心功能區已建設完成,上海電氣、海力風電、中信世紀新材料等一批風電機組總裝和材料零部件企業相繼落戶,正在打造華東地區首屈一指的百億級海上風電產業綜合平臺。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說,“這里有望成為中國的“埃斯比約”。為何這么說?秦海巖秘書長繼續說到,埃斯比約港成功的基礎是依托產業生態體系,南通(如東)恰恰具備了這個條件,據了解,如東全縣風電產業鏈企業已達67家,貢獻稅收7.04億元。
具體來說,這里正在打造成為集“產、學、港、研、服”為一體的風電產業中心。秦海巖秘書長進一步闡釋:產,即匯集整機制造商、大部件制造商、通用部件制造商;學,即擁有高校分效與實踐基地、風電/海工人員培訓中心、國際交流基地;港,即繼續擴大港口面積,并完善周邊配套;研,即建立測試與實驗研究基地、數據監控與分析中心;服,即強化運維服務、設立物流中心、搭建第三方海上項目服務基地以及金融中心。
放眼全球,海上風電產值規模已超萬億。在全方位開拓海內外市場的同時,南通不斷做大做強做優海上風電產業,通過產業鏈招商合作,持續擴大市場份額,為未來幾何級增長打下了堅實的市場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