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強的蛻變,取得了13項“第一”,為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應用進行了有益探索, 闖出了一條新路,成為張家口的“金字招牌”。五年來, 我市創新建立了“四方協作”機制,在全國第一個開展綠電市場化交易, 獲國務院辦公廳表彰; 在全國第一個制定
“十三五”以來,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強的蛻變,取得了13項“第一”,為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應用進行了有益探索, 闖出了一條新路,成為張家口的“金字招牌”。
五年來, 我市創新建立了“四方協作”機制,在全國第一個開展綠電市場化交易, 獲國務院辦公廳表彰; 在全國第一個制定了氫能項目審批和支持政策, 為加速國內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有益探索; 深化了 “可再生能源+脫貧攻堅”商業模式, 累計建成光伏扶貧電站135.9萬千瓦,規模位居全國第一; 列入中科院先導A專項的百兆瓦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容量全球第一。
在可再生能源開發應用方面,截至2020年10月,張家口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1764萬千瓦,較2015年增長約1000萬千瓦,成為全國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其中風電裝機規模達到1232萬千瓦,位居全國第一。在可再生能源智能化輸出方面, 張北±500千伏柔性直流工程創12項世界第一,為破解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世界級難題貢獻了“中國方案”;雄安新區第一條特高壓清潔能源通道—張北至雄安新區1000千伏特高壓工程順利投運,“河北兩翼” 綠電通道成功打通; 張北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能系統、智能輸電于一體,規模全球第一。
與此同時, 為構建可再生能源應用多元化發展格局, 張家口建成國內第一個風電制氫示范項目—河北建投沽源風電制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 億華通在示范區投運全國第一條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半自動化生產線; 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商業化運行數量全國第一。同時,冬奧核心區“雙環網+雙輻射”的電網結構已經投運,涉奧場館綠電交易順利開展, 將在奧運史上第一次實現全部場館100%綠電供應。
作者:王寧 楊坤 來源:張家口新聞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