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rgy Global網2月4日報道 盡管全球能源深受新冠疫情的沖擊,但據挪威雷斯塔能源咨詢公司(Rystad Energy)估計, 2020年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可達31.9吉瓦,與2019年底的27.7吉瓦相比增長了15%。其中,中國的海上風電增長量占到了39%,成為去年海上風能增長的主要貢獻者。緊隨其后的是荷蘭和英國
Energy Global網2月4日報道 盡管全球能源深受新冠疫情的沖擊,但據挪威雷斯塔能源咨詢公司(Rystad Energy)估計, 2020年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可達31.9吉瓦,與2019年底的27.7吉瓦相比增長了15%。其中,中國的海上風電增長量占到了39%,成為去年海上風能增長的主要貢獻者。緊隨其后的是荷蘭和英國,占比分別為18%和17%。
此外,雷斯塔能源公司預計,2021年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將進一步增長11.8吉瓦,增幅高達37%。而 中國的貢獻率預計可達63%,將繼續引領海上風電增長。
去年年初,新冠疫情的沖擊最先在中國市場顯現,很多業內人士開始擔心海上風電的供應鏈會中斷,項目開發商也對項目延期憂慮不已。隨后,新冠在世界各地爆發,增加了項目建設大量停工的風險。各國紛紛關閉邊境,全球陷入疫情封鎖狀態。其中,渦輪機和其他設備的幾個生產基地也暫時關停, 給海上風電產業帶來巨大影響。
但隨著第一波疫情的緩解,一些國家提出了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的增長目標,風電市場再現增長態勢。 可以說,2020年發展海上風電產業的關鍵便是在不確定的市場中保持彈性。而今年,尤其是亞洲和世界各地紛紛加快了海上風電機組調試進程,該產業或將迎來創紀錄式增長。
2021年后,中國將開始逐步取消上網電價,這使得許多開發商致力于在短期內完成電力項目建設。因此,中國今年的電力產能預計將大幅增加。
對此,雷斯塔能源公司的海上風電項目經理亞歷山大·弗勒特(Alexander Fløtre)表示:“截至2020年,中國海上風電待建項目的裝機容量超過10吉瓦。而為了獲得全額上網電價(FIT),國內的電力開發商正競相進行項目調試,以期在今年年底前達到最大運行量。與此同時,由于很多原計劃于2020年投產的項目也延期至今年建設,這意味著, 中國今年的電力裝機容量將大幅增加!
除中國外,歐洲和美國也有一些因疫情而延遲建設的電力項目。例如,電力裝機容量高達50兆瓦的蘇格蘭金卡。↘incardine)海上浮式風電項目的第二階段調試,以及丹麥Kriegers Flak海上風電場組合電網解決方案(CGS)都不得不延期啟動。此外,丹麥沃旭能源(Ørsted)在去年10月份宣布,由于許可證簽發問題,其在美國的五個電力項目建設都將推遲至少一年。
但盡管如此,海上風電開發商依舊對2020年充滿信心,并對眾多項目做出了最終投資決策。例如,英國去年批準了超過4.7吉瓦的海上風電項目。荷蘭緊隨其后,獲批項目的裝機容量超過2.2吉瓦。因此,包括英國的Triton Knoll、荷蘭的Borssele 3&4以及丹麥的Kriegers Flak等在內的眾多大型項目均預計于2021年建成投產。
雷斯塔能源公司的報告顯示,在2020年下半年,全球新增了近25吉瓦的待建產能。 盡管當前巴西還未有海上風電場投產,但其在2020年新增了超過15吉瓦的待建項目,其風電儲備顯著增加。
在亞洲,除了中國大陸,其他國家和地區也紛紛行動起來,為今年海上風電發展的新局面做好準備。例如,中國臺灣和越南開始大量增加項目管道的建設數量。種種跡象表明,2021年將迎來海上風電市場的爆炸式發展。
作者:李晨圓 來源:能源輿情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