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Wood Mackenzie的最新調查研究顯示,日本很難完成其2030年碳排放量比2013年減少46%的承諾。在4月份召開的由美國總統拜登主辦的領導人氣候峰會上,日本承諾到2030年,碳排放量比2013年降低46%,而此前的減排目標是比2013年降低26%。日本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表示,日本政府將齊心協力,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據Wood Mackenzie的最新調查研究顯示,日本很難完成其2030年碳排放量比2013年減少46%的承諾。
在4月份召開的由美國總統拜登主辦的領導人氣候峰會上,日本承諾到2030年,碳排放量比2013年降低46%,而此前的減排目標是比2013年降低26%。日本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表示,日本政府將齊心協力,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主力電源”的目標。
Wood Mackenzie亞太市場和轉型部門負責人Prakash Sharma表示,“對于日本來說,完成新修訂的目標可謂一項艱巨的挑戰。據我們的分析師推算,在全球氣溫變暖局限于1.5攝氏度的情況下,日本2030年的排放量將比2013年降低34%,并于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
“日本想要達成減排目標,必須加快全領域的脫碳化,這需要清楚明了的政策支持與激勵機制來促進投資。其中包括到2035年停止銷售燃油車,增加電動車和燃料電池車的銷量,同時將加氫站的數量擴建到現在的6倍,即1000家左右。此外,日本還需要氫能、碳清除技術——包括碳捕獲與存儲(CCS)和其他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去應對那些難以減排的部門。”
據Wood Mackenzie推測,日本的低碳制氫需求在2030年將達到1.7Mt。而如果想實現凈零排放的野心,這一數值還需要增加10倍,達到16.5 Mt。當前,日本正在大力推廣氫能的應用,為此專門發布了促進氫能在道路交通、煉鋼與發電行業創新應用的戰略方針。2030年后,預期日本會對將廢二氧化碳循環利用制作成合成燃料進行實驗和商業化探索。
然而,日本本土制氫的產能遠遠無法滿足需求,2050年,日本的氫能需求80%依賴進口。“由于空間與價格的影響,日本主要從澳大利亞進口氫。兩國很有可能成為推動海上氫能運輸發展的領頭國家,而氨可能會成為綠氫的主要載體。”Sharma補充道。
氫能需求的暴增也促進了日本可再生能源發電需求的增長。Wood Mackenzie預測,2030財年日本可再生能源占比將達到30%,遠超之前22%到24%之間的計劃目標。
Wood Mackenzie亞太區電力與可再生能源研究部總監Alex Whitworth認為,“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以及2030年的1470億美元可再生能源(新建風光電站)投資需求,將幫助日本輕松超越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的官方目標,如小泉進次郎宣傳一般,讓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主力能源。”
日本致力于在2030年將煤炭在各種電源發電量中的所占比例從2019年的超過30%降低至26%。由于煤電發電的巨大經濟競爭優勢,降低煤電發電充滿了挑戰性。面對公眾對擴大核電應用的強烈反對,以及在建的9GW煤電站運輸管道,沒有日本政府進一步的政策支持,煤電的電源結構占比可能會進一步擴大。此外,盡管日本計劃重啟備受爭議的核電站計劃,并在2030年使核電占比翻倍達到20-22%,但卻對能否完成這一目標不抱希望。
“日本年初出現的電力短缺和電價增長破紀錄的現象,讓人們重新審視起關閉煤電站與核電站所帶來的后果。日本依然需要包括煤電和燃氣發電等在內的大批量可調度電力來支持可再生能源電站的擴建,更重要的是,日本10年內還有約50 GW的退役煤電站、燃氣電站、核電站等待替換。”
燃氣發電在日本的電力供應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其在能源發電中的占比卻在持續下降。由于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在日本的2030年能源計劃中,燃氣發電26%的占比目標和近些年相比,足足下降了三分之一。即使用戶群不斷增長,到2050年,預計日本燃氣發電的比重仍然會比現在減少40%。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因為政治經濟因素不斷增加,燃氣容量或將扮演起調峰與負載均衡的角色。
據Wood Mackenzie估算,2020年至2030年間,日本電力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減少70 Mt,達到350Mt。Whitworth表示,“盡管2030年日本電力領域下降的16%碳排放量意義重大,但這并不足以支持日本政府46%的減排目標。”
作者: 來源:EESIA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