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于10月11日在云南省昆明市開幕。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9月14日在北京創新提出“以全球能源互聯網為載體,推動能源電力革命、促進實現生物多樣性目標”的一攬子方案和行動路線圖。首部系統闡述生物多樣性與能源電力革命關系的專著《生物多樣性與能源電力革命》也于當日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于10月11日在云南省昆明市開幕。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9月14日在北京創新提出“以全球能源互聯網為載體,推動能源電力革命、促進實現生物多樣性目標”的一攬子方案和行動路線圖。首部系統闡述生物多樣性與能源電力革命關系的專著《生物多樣性與能源電力革命》也于當日出版發行。
根據聯合國相關機構的統計數據,自1970年以來,人類活動改變了75%的陸地表面,影響了66%的海洋環境。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秘書長伍萱14日在北京提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加速能源電力革命,促進氣候環境治理和生態資源保護,推動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實現生物多樣性目標。“面對日益嚴峻的形勢,關鍵是要抓住能源這個牛鼻子,以清潔低碳發展為核心,加速能源電力革命,推動建立‘無污染、零排放、高效率’的新型能源發展模式,全面減少能源開發利用對自然生態圈的影響,以能源電力革命促進解決生物多樣性的問題。”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于2016年成立,是中國發起成立的首個國際能源組織,旨在推動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該組織目前會員總數達1205家,覆蓋133個國家和地區,與聯合國相關機構開展了大量合作及研究工作,已與聯合國7個機構、4個區域組織簽署合作協議,并獲得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觀察員身份和聯合國環境署咨商地位。
由該組織編寫的《生物多樣性與能源電力革命》一書提出,生物多樣性面臨氣候變化、環境污染、棲息地破壞、生物資源過度消耗、生物入侵五方面威脅。化石能源為主導的不合理能源發展方式對五方面威脅都有直接或間接作用。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秘書局副局長陳葛松表示,全球能源互聯網將為改善生態環境帶來綜合效益,徹底改變不合理的能源開發利用方式,針對性地減小和消除威脅生物多樣性的因素影響。“一是從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角度認識生物多樣性有多重要,認識到生物多樣性的現實情況多么嚴峻。二是通過歷史分析的角度,了解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原因是什么,背后最重要的‘推手’是什么。三是從科學可行的角度,結合合作組織研究的成果,為應對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問題找到解決的思路,并形成可行的方案和行動路線圖。”
《生物多樣性與能源電力革命》系統提出了以全球能源互聯網加快碳減排、治理環境污染、減少棲息地破壞、推動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生態修復和應急保護、引領生物多樣性關鍵技術創新等6方面21項重點舉措,以及一系列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友好型發展模式。
世界經濟論壇熱帶雨林及生態文明項目大中華區總負責人朱春全表示,希望這一著作能為世界各國開展生物多樣性治理頂層設計、企業和機構開展研究和工程建設提供“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希望這本書對于整個行業系統更好地認識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同時把應對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問題、貢獻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目標,在行業內部戰略上、日常經營中能夠納入到企業的主流業務當中去,實現為我國‘雙碳’(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實質性的貢獻。希望配合能源電力行業實現轉型,能夠深度地合作。也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更多的答案。”
作者: 來源: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