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1 月20 日公布光伏裝機數據,2021 年我國新增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53GW,同比+10%,裝機量連續九年居世界首位。光伏需求高增長+技術迭代下,N 型電池將加速替代P 型,TOPCON、HJT 攜手步入量產階段,擁有技術領先優勢的龍頭設備廠商率先受益。光伏行業極致追求降本增效,22 年N 型電池加速取代P
國家能源局1 月20 日公布光伏裝機數據,2021 年我國新增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53GW,同比+10%,裝機量連續九年居世界首位。光伏需求高增長+技術迭代下,N 型電池將加速替代P 型,TOPCON、HJT 攜手步入量產階段,擁有技術領先優勢的龍頭設備廠商率先受益。
光伏行業極致追求降本增效,22 年N 型電池加速取代P 型。復盤上一代電池技術,BSF 在觸及理論效率20%后三年內即被PERC 全面替代,目前P 型電池逐步接近24.5%的理論效率極限,光伏技術逐步向理論效率更高的N 型電池技術發展。國內外龍頭電池廠商紛紛布局TOPCON、HJT 等N 型電池片技術,未來N 型電池將加速滲透,N 型電池設備市場空間廣闊。N 型更高效的特點將助力降低光伏用地成本,提升發電收益,為裝機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提供保障。目前具備量產可能性的N 型電池技術主要有TOPCON 和HJT 技術,兩者雙面理論效率分別為28.7%、28.5%。在HJT 和TOPCON 技術均未比PERC 具有明顯性價比的情況下,未來一段時間雙技術將并存。
TOPCON 技術上具備延展性,22 年量產在即。TOPCON 可在現有PERC 產線上進行改造升級,設備改造成本約5-6 千萬元/GW,新建TOPCON 產線設備成本約2 億元/GW,相較HJT 設備4 億元/GW 具有成本優勢。據PV infolink 統計,截至21 年底TOPCON 產能規劃超130GW,預計22 年新增產能約30GW,對應新增設備價值量60 億元。目前TOPCON已實現量產平均效率24%+,實驗室最高效率25.4%。近期晶科8GWTOPCON 項目投產,規模量產下有利于推動進一步降本。
HJT 技術優勢明顯,有望成為下一代N 型技術。異質結電池具有轉化效率高、溫升系數低、雙面率高、光致衰減低、工藝流程簡單等優點,目前量產最大挑戰是成本仍較PERC 高。據市場公開數據統計,近兩年市場HJT 規劃產能達116GW,預計22 年新增產能20-30GW,對應設備價值量80-120 億元。目前HJT 已實現量產效率24%+,實驗室最高效率26.3%。近期異質結量產項目不斷推進,1 月愛康&華潤8GW 異質結項目落戶瑞安,金剛玻璃600MW 微晶異質結產線完成安裝,21 年12 月明陽智能5GW 項目于鹽城開工;邁為異質結設備實現首次出海,金辰股份PECVD 設備獲晉能科技驗證。今年是HJT 量產元年,隨著銀漿國產化、硅片薄片化的推進,HJT 產業化成本將進一步降低,預計22 年底成本HJT 成本將與PERC 打平。
風險因素:光伏裝機不及預期、非硅成本降低速度不及預期
作者:周春林/王一帆 來源:萬聯證券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