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天氣晴朗,陽光正好的時候,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鐵山鎮元山村村主任葉先德,都要到村里的制高點——村廣場,看看村里的房前屋后。
那些灑滿陽光的一塊塊太陽能光伏板,折射出耀眼的藍色光芒。葉先德滿心歡喜:“再過幾天,村子這個月的光伏收益就要到賬啦。太陽這么好,肯定能有一筆好收益!”
葉先德所在的元山村長期以來資源匱乏,交
每當天氣晴朗,陽光正好的時候,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鐵山鎮元山村村主任葉先德,都要到村里的制高點——村廣場,看看村里的房前屋后。
那些灑滿陽光的一塊塊太陽能光伏板,折射出耀眼的藍色光芒。葉先德滿心歡喜:“再過幾天,村子這個月的光伏收益就要到賬啦。太陽這么好,肯定能有一筆好收益!”
葉先德所在的元山村長期以來資源匱乏,交通不便,鄉村發展處處受限。這曾經讓身為村主任的他有些無奈。
3年前,元山村建設了戶用光伏電站,投運后并入國家電網,給全村帶來了直接收益。葉先德介紹,一年少說也有3萬多元。有了這筆收入,不僅當地村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也有了著落。
從村口進入,兩條通村公路正在施工拓寬,農田基礎設施改造如火如荼,經過整治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村里有光伏,日子更幸福。能讓人們走向小康生活的光伏一直也都是政府、人大代表所關心的議題。在剛剛閉幕的兩會期間,光伏相關話題再次引起熱議。
3月5日,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足以見得,國家發展光伏產業的態度和立場。
戶用光伏界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議案和建議,助力雙碳目標有效落地。
兩會上,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就建議,加快推進戶用光伏納入綠電、綠證、碳排放權交易三類市場,從而推動戶用光伏產業的發展。
那么,到底什么是戶用光伏?它又為何會引起人大代表們的關注?和我們又有什么關系?
戶用光伏的中國特有范式
戶用光伏也叫居民屋頂光伏,是分布式光伏的一種形式,指的是將光伏電池板置于家庭住宅屋頂或者院落內的小型光伏電站。
在坊間,有一段比較通俗的文字能夠貼切的形容戶用光伏:“你出屋頂我出錢,咱倆合伙建電站;啥活你也不用干,曬曬太陽有錢賺。”
“曬著太陽把錢賺”這并非是聳人聽聞。
近年來,戶用光伏憑借低成本、低門檻、無污染等優勢,成為了鄉村產業求索共同富裕的“綠色路徑”。在中國的千鄉萬村,戶用光伏正在讓屋頂生“金”成為可能。
不過,戶用光伏能夠取得今日的地位,首先背后離不開一個日漸成熟的市場。而縱觀戶用光伏的成長史,恰恰也是一部戶用光伏市場發展成熟史。
時針撥到2006年,原上海電力學院太陽能研究所所長趙春江教授在自家屋頂上進行了第一次戶用光伏的嘗試。
以現在的視角來看,這個中國最早的戶用光伏項目由于技術不成熟,動輒幾十萬的天價費用,幾無落地推廣的可能,但這次嘗試卻為整個行業打開了想象的“閘門”。
201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宣布“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全電量補貼的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作為集中式光伏得以迅速起量的關鍵,光伏補貼第一次落到了分布式光伏領域,自此打開了戶用光伏在中國發展的大幕。
在此后的十余年里,國家補貼政策,企業積極參與,經銷商、代理商入局.....在所有要素共同助推下,戶用光伏發展突飛猛進。
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光伏電站累計裝機容量67GW,分布式累計裝機容量10.32GW。
以戶用光伏“龍頭”正泰安能為例,2015年進入該市場,到2016年底,該公司業績達到69.19兆瓦,比2015年的0.11兆瓦,實現了600倍跨越。
然而,爆發性增長的戶用光伏市場也產生了一些“雜音”。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2018年戶用光伏最多時曾達十萬家,沒有哪個產業能在這么短時間里誕生這么多的企業。快速擴容的賽道也引來了一些不專業、賺快錢的從業者,給整個行業籠罩上一層陰影。
最為外界熟知的就是“光伏貸”。這一原本是央行為了鼓勵新興產業的發展而下發的信貸政策,部分投機者從中看到商機。他們打著“免費”的幌子,將劣質材料兜售給農民,轉嫁風險,自己從中謀取大額收益。一時間,市面上出現了大量的“騙貸”現象,極大的傷害了戶用光伏行業。
針對這一亂象,2018年5月3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了合理把握發展節奏優化光伏發電新增建設規模、加快光伏發電補貼退坡,降低補貼強度等要求,簡稱為“531光伏新政”。
“531新政”猶如晴天霹靂劃破天際,給一哄而上的光伏無序發展踩下了“急剎車”。它帶來的直接后果是,戶用光伏市場停擺了近兩年。不過也有好處,由于“531新政”驅逐了“劣幣”保留了“良幣”,使得整個市場朝著更加健康、穩定的方向轉變。
從2015年起,我國光伏累計裝機量躍居世界首位,2016年年新增裝機量躍居世界首位。2019年全國總裝機量已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強。
如今,伴隨著“雙碳”熱度持續升溫,戶用光伏不僅成了普通人了解和實現綠色低碳的重要一環,更是有機會成為助力碳達峰、碳中和,以及鄉村振興和創造就業的重要手段。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戶用光伏行業走的越遠,我們距離“雙碳”和“共同富裕”的目標也越近。
為什么說目前是戶用光伏的關鍵時刻?
1954年4月25日,一位工程師、一位化學家和一位物理學家走進一個實驗室。第二天,《紐約時報》在頭版刊登了他們的發明:
"可能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開端并最終實現人類最為珍視的夢想之一——將幾乎無窮無盡的太陽能用于文明。"
光伏——這一美國發明也讓其開創了一個美國智慧的時代。從航空衛星,再到太陽能發電項目,在過去的70年里,美國曾長期處于領先位置。但進入21世紀后,市場格局開始發生改變。
由于中國制定了發展光伏的經濟計劃,還對當地制造業進行補貼,很快,在國家資金的推動下,中國光伏逐漸實現了“彎道超車”。
根據國家發改委給出的數據,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光伏市場,還擁有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產業鏈,地位無可替代。
光伏產業儼然是中國的一張名片。
近年來,光伏企業通過技術創新、規模化生產等方式,大幅降低了光伏發電系統的成本。相對于集中式光伏存在的土地、棄電、儲能等諸多問題,分布式光伏憑借著“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原則,正在成為整個光伏行業未來發展的“第二增長極”。
而在這之中,戶用光伏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也被重點關照。
2021年,國家能源局綜合司下發《關于報送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的通知》,擬在全國組織開展整縣(市、區)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工作。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意味著,整縣推進模式是國家再次為光伏行業指明的新方向。
另一方面,除了國家政策之外,一批以正泰安能為代表的光伏龍頭企業不斷為行業正名,戶用光伏市場也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繁榮。
此前,戶用光伏行業遭遇“531新政”大地震,正泰安能決定采取“別人在退,我們在進;別人在猶豫,我們在提速”的戰略。為此,正泰安能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
在經銷商層面,為緩解經銷商的庫存壓力,正泰安能允許他們原價退還尚未安裝的產品,雖然這一舉措在當時影響了公司的利潤,但卻“有溫度”地解決了經銷商的后顧之憂,為后來的渠道開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行業樹立了“勇于承擔”的典范。
而在用戶層面,正泰安能背靠正泰集團的品牌、渠道、運營等資源優勢,找到了戶用市場的痛點和突破口。
針對用戶最關心的產品和服務問題,正泰安能的所有戶用產品都來自第一梯隊的供應商,且全套系統全部由人保進行財產保險。
與此同時,正泰安能還構建了智能化綜合運維體系,打造25年全生命周期運維服務。所有問題在48小時內解決,保障老百姓的切身收益。
不僅如此,由于安裝一套戶用光伏需要農戶自籌資金進行投資,但讓農戶一次性投資數萬元并不現實。正泰安能又采用“合作開發”的模式,解決了農戶出資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成立至今,正泰安能累計開發戶用電站逾50萬戶、裝機規模8GW,每年為全社會提供83億度綠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26萬噸。通過與農戶合作開發,正泰安能創造了農村勞動力就業崗位4萬余個,每年為50萬農村家庭戶均增收1000-3000元。
產品質量過硬、服務周到細心、始終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最終讓正泰安能在一眾同行中脫穎而出。時至今日,正泰戶用光伏全國市場占有率超20%,排行業第一。
更為關鍵的是,在正泰安能為首的品牌企業引導和表率下,戶用光伏無論是在長期經營、持續服務,或是在行業自律、標準化作業以及風控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政策指向明確,行業環境持續向好,如此種種也預示著,戶用光伏市場的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潛力廣闊,如日方升的戶用光伏給我們帶來什么?
近兩年來,戶用光伏發展異軍突起,尤其是在東南沿海等土地資源緊張地區,市場開拓更是如火如荼。
2021年,國家發改委就風光上網電價征求意見,但在補貼尚未確定之時,戶用光伏大省就已率先動起來。山東省太陽能行業協會副會長張曉斌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一季度(2021年)山東已有很多經銷商收單量超過了去年全年的安裝量。”
事實上,山東用戶裝載戶用光伏發電站的火熱只是一個縮影。
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1年,全國光伏裝機新增54.88GW,其中新增分布式光伏規模達29.28GW,占比超53%,分布式新增裝機首次超過了集中式。其中,戶用光伏新增21.49GW,占比近40%,較2020年同期增長約113.8%。戶用光伏累計裝機42.9GW,超出市場預期。
從各省數據來看,在總共約22GW的新增戶用光伏裝機中,山東、河北、河南三省的新增規模合計就達到了16.4GW。而山東一省的裝機量就達到了7.63GW,占了新增總量的1/3。這意味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爭相安裝戶用光伏電站。
細究其背后的原因,除了政府和企業的推動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戶用光伏其本身具有消費品和投資品的雙重屬性,農戶們也認識到了其巨大的價值。
從消費品的視角上看,“自發自用”的戶用光伏,承擔了家庭電能消耗的重要來源,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助力節能減排,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完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而從投資品的角度上看,戶用光伏具備“余電上網”的屬性,將多余的電賣給國家又可以讓更多的老百姓獲利,這與鄉村振興戰略不謀而合。
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芝溪家園淳進村正是這樣一個典型。這個由7個行政村所組成,共有約1200戶農戶的移民新村,村集體的收入均比較薄弱。但自從引入正泰安能合作開發屋頂后,從此“舊貌換新顏”。
當地村民雷冬蓮介紹說,“正泰安能的工作人員經常過來檢修,‘比上門女婿還勤快’。從投資、安裝、并網到后期的維護,都不需要自己花一分錢,20年后,這套發電設備還能免費贈送給我,我們用了覺得好還推薦給了親朋好友。”
如今,正泰安能讓芝溪家園源源不斷地釋放著“陽光紅利”,讓家家戶戶實現屋頂生“金”,為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增收,好評如潮,“光伏”這一綠色清潔能源也成為了當地的“新名片”。
浙江正泰安能電力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總裁盧凱告訴財經無忌,無論是光伏還是其他能源,優勢在于價格與成本。在這個過程中,戶用光伏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增加了收入,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實現了農戶、銀行、政府的多方共贏,符合國家的戰略發展方向。
根據住建部最新公布的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目前農村人口約6億,以12個農村居民擁有一個可利用屋頂來算,全國鄉村戶用光伏可用屋頂達5000萬個,假設戶均裝機容量20千瓦,鄉村的戶用光伏市場總容量可達1000GW。
這也意味著,在鄉村振興、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千鄉萬村沐光行動等多重政策牽引下,戶用光伏真正走向大眾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而在那之外,誰能透析戶用光伏的商業本質,在電站全生命周期內達到甚至超過理論發電量,為老百姓帶來更高收益,誰就能站在時代的風口。
作者: 來源:財經無忌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