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最新發布了一則能源轉型報告,再次點明了太陽能在“凈零”國家中的主導地位。國家可再生能源署基于其2016年的國家分析報告,對東盟(Asean)十個成員國進行了重新定位,以繪制到本世紀中葉東盟實現“凈零”排放的路線圖。該報告由筆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最新發布了一則能源轉型報告,再次點明了太陽能在“凈零”國家中的主導地位。
國家可再生能源署基于其2016年的國家分析報告,對東盟(Asean)十個成員國進行了重新定位,以繪制到本世紀中葉東盟實現“凈零”排放的路線圖。
該報告由筆者與政府間區域機構東盟能源中心(ASEAN Center for Energy)聯合撰寫,報告指出,到本世紀中葉,即使出現最壞的情況,環保事業倒退,太陽能仍將成為東盟發電的主力。
報告指出,就能源轉型以應對氣候變化的必要性而言,東盟國家須在十年內投入1560億美元,實現241吉瓦的太陽能發電量。額外再花費1.08萬億美元,便可有望在2050年前實現2.1兆瓦的太陽能發電量,使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到90%。亦或花費1.25萬億美元在東盟成員國內達到2.4太瓦發電量,實現100%清潔電網。
Irena表示,為推動太陽能變革,在電網升級、儲能設施、電動汽車(EVs)及其充電設施方面須投入9680億美元,另外還須投入8.77萬億美元或9.11萬億美元,這一數字取決于該地區的能源結構中是否保留10%的化石燃料(主要是天然氣)。
考慮到該區域能源轉型的全部成本,包括其他可再生能源、運營和維護費用以及許多其他投資費用,到2050年,90%清潔能源電力組合總費用將達到28.1萬億美元,可再生能源電網將耗資29.4萬億美元。
Irena表示,這一數字或許令人望而生畏,但根據該地區目前的能源計劃,該數字將在28年內達到峰值——28.3萬億美元。 因而,為實現“凈零”排放,文萊、緬甸、柬埔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老撾、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每年須貢獻64吉瓦至73吉瓦的光伏發電量。自今年起,印度尼西亞每年須貢獻24.2吉瓦光伏發電量,越南和泰國須分別貢獻17.9吉瓦和11.2吉瓦;而文萊每年只需貢獻70兆瓦。
Irena表示,越南太陽能發電的平均成本最低,為0.046美元/千瓦時,而東盟其他國家的平均成本在0.05美元/千瓦時到0.075美元/千瓦時之間。報告還指出,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是群島國家,其微型電網和獨立清潔電力系統將要承擔部分電力工作,這意味著需要加強立法和激勵措施來推動其發展。
報告估計,到2050年,東盟各成員國將需要約1100萬噸綠氫,用于重工業和運輸燃料,以及抵消全部太陽能和電網規模電池。
報告稱,該地區的氫能源戰略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區。但其進展主要在于向日本和韓國等鄰國出口能源載體,這些國家對綠氫能源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報告還指出,鑒于澳大利亞和海灣國家對綠氫的高度重視,東盟對藍氫、甚至化石燃料灰氫的生產或將把東盟各國擠出全球市場。
開發可再生能源及電動汽車原材料,這是東盟國家另一潛在的能源轉型機遇。印度尼西亞是全球鎳、銅的主要供應國,菲律賓在這兩個市場也占有很大份額。報告指出,越南、馬來西亞和緬甸擁有豐富的稀土資源。
報告指出,在上述任一方面單打獨斗都不利于太陽能革命,因為東盟國家必須協調區域互聯互通以及電力供應交易,以支撐實現“凈零”碳能源結構所需的大量太陽能電池板。
作者:范曉宇 來源:能源輿情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