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多家光伏上市公司集中發布三季度財報。整體來看,光伏板塊前三季度業績漲勢依舊,但光伏概念指數延續回落走勢。
第三季度,隆基綠能凈利潤25.15億元,同比下降44.05%,單季盈利退坡;天合光能凈利潤增速下滑,歸母凈利潤15.37億元,環比下降13.26%;晶澳科技歸母凈利潤19.51億元,增速從164.97%降至22.87%,環比下滑12.54%。在四大龍頭組件廠商中,僅晶科能源在第三季度實現了凈利潤環比、同比的正向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階段性產能過剩情況已現,光伏行業“內卷”嚴重。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逐步收緊的投融資環境及技術迭代速度加快的多重壓力下,光伏企業三季度表現出的營收增速疲軟、利潤空間壓縮或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顯現。
下游市場繁榮
帶動營收增長
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光伏發電總裝機規模達5.21億千瓦,前三季度實現投資2229億元、同比增長67.8%;全國硅片、電池片、組件產量同比增幅均超過70%,出口量分別同比增長88.3%、74.3%和33%,光伏產品已經成為外貿“新三樣”之一……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成效顯著,增長規模和速度驚人。
“預計2023年光伏終端裝機有望實現同比50%的高速增長。”中金研究分析師告訴記者。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計,2023年國內新增裝機將達到1.8億~2億千瓦。記者綜合各主流機構預測數據,至今年底,全球光伏產能或將超8億千瓦。
面對國內及海外光伏市場的蓬勃發展,我國光伏行業再次打響“軍備競賽”,頭部企業和中小企業均密集增加新產能規劃,行業發展迎來了又一輪擴產潮。
前三季度,國內光伏企業展示出了強大的供貨能力與技術升級能力,上交了“瘋狂”的成績單。
四大龍頭組件廠商業績均實現正增長。其中隆基綠能營業收入941億元,位列四大龍頭組件廠商首位,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前三季度總營收分別為851億元、811.19億元和599.81億元。
單季(第三季度)看,凈利潤卻呈集體下滑之勢。記者梳理發現,在36家光伏板塊上市公司中,2023年第三季度實現的總營收約為2576.08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總額約為218.29億元。企業營收同比增速均值為17.45%,而這一數據在2022年第三季度還是67.34%,其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均值為42.02%。
隆基綠能將凈利下降的主要原因總結為投資收益和匯兌收益減少,存貨跌價損失增加、研發費用投入增加以及股份支付加速行權影響。
業內人士分析,擴產潮下的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讓不少光伏組件企業以降低產品價格的方式搶奪市場份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利潤水平。此外,不斷走高的研發投入以及合理的技術路線選擇,亦成為企業盈利能力和利潤表現的重要因素。
上游硅價下滑
或致產業鏈走向整合
硅料是光伏產業的重要原材料,其價格走勢與光伏企業的業績表現密切相關。
今年前三季度,硅料價格一路下滑。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的數據,目前硅料價格80~90元/千克左右,與去年最高價300元/千克相比,降幅近70%。
硅料價格持續走低并沒有拉高光伏制造端企業的利潤空間,卻成為了擴產潮的又一助力因素。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球多晶硅產能還僅為134萬噸,而2023年新增規劃產能就多達422萬噸,協會預計到2023年底,實際投產的多晶硅產能將超過230萬噸。
2023年下半年以來,在上游價格傳導和市場競爭加劇的共同作用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新增產能快速擴張,光伏產品價格劇烈波動,上中下游價格全面下跌并持續走低。
如此迅猛的產能擴張,帶來的后果是外界對產能過剩、利潤降低的悲觀情緒。當前,雖然硅料價格已處低位,但下游廠商出于對更低價的需求,并沒有大幅提升采購量。
業內人士分析,硅料價格下跌將加速光伏產業鏈的整合,或將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上中下游產業鏈的整合,有利于提高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市場供需最終趨向平穩。在此趨勢下,部分中小企業可能面臨被淘汰境遇,而大型企業將通過收購、合并等方式整合資源,形成規模優勢。
技術迭代加速
新產品盈利前景尚待觀察
作為四大龍頭組件廠商中唯一一家實現第三季度業績環比增長的企業,晶科能源前三季度不僅實現營業收入850.97億元,同比增長61.25%;歸母凈利潤63.54億元,同比增長279.14%;第三季度單季歸母凈利潤環比二季度也持續提升。
率先實現TOPCon大規模量產,成為晶科能源異軍突起的關鍵。當前,光伏電池技術路線儲備豐富,并已形成階梯式迭代路線。隨著PERC電池轉換效率接近瓶頸,以TOPCon、HJT、BC電池等為代表的N型電池技術成為光伏企業看好的技術方向。
記者通過財報對比發現,TOPCon擴產帶來的紅利在第三季度日漸凸顯。組件環節以N型TOPCon產品為主打業務的企業,如晶科、鈞達等均實現業績高漲,表現出明顯的盈利優勢。
作為技術與資金密集型的行業,光伏對科技成果快速轉化與設備更新有著強烈的要求。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計,2023年N型產品市場占比將超20%,2025年將超50%,光伏N型產能已成為決定未來光伏企業“座次”的一大決定性要素。
業內專家分析表示,隨著N型光伏組件價格的下降,終端用戶收益率有望提升,進而將推動光伏新增裝機規模持續走強。屆時,具備N型技術、資金以及產能優勢的頭部光伏企業或將受益。同時,由于下游N型產能持續擴張,N型多晶硅料供需趨緊,N、P型料價差走闊。相比P型硅料,N型硅料純度高、金屬雜質含量低,N型硅料生產能力將是未來硅料企業的核心競爭要素。
晶科能源預計,該公司第四季度組件出貨量有望達到近2300萬千瓦,且N型組件占比將在當前57%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
隆基綠能在財報中同樣指出,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2023年上半年,隨著基于HPDC技術的高功率組件新品Hi-MO7的發布,隆基綠能將持續實現差異化產品打造。
同時,隨著IBC電池等新技術與TOPCon、HJT等的疊加,將帶來效率增益。隆基綠能年報分析認為,隨著光伏制造企業高效電池技術和產品的開發、儲備和實驗,有望加快推進以低成本實現高效技術研發成果的商業化量產。
當前,差異化產品盈利情況未見分曉,光伏產業鏈價格走勢尚待觀察。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表示要對行業發展保持信心,光伏行業的市場需求仍是“星辰大海”。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去產能化的高精尖產業競賽還將持續,產能優化將成為決定企業輸贏的關鍵底牌。
作者:邱燕超 來源:中國電力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