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道 彭博社網站11月27日發表題為《中國偏遠沙漠隱藏著一場能源革命》的文章,文章編譯如下:
從庫布其沙漠的沙丘中浮現出來的似乎是一片綠洲,在中國北方的天空下閃耀著藍光。
一排排太陽能電池板覆蓋著內蒙古自治區這片距北京數百公里的地區。它們是一個清潔能源項目的中心,該項目為近110萬戶家庭提供足夠的電力。到2030年,中國還打算在廣大的內陸地區再建設數百個類似規模的可再生能源基地。
這一行動有望在能源領域引發變革:抑制中國對化石燃料的需求,減少其對能源進口的依賴,引導這個國家朝著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的可行道路前進。這些可再生能源基地一旦建成,中國的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將比任何國家目前的水平都高,幾乎等同于印度當前全國電網的裝機容量。
特里維尤姆中國公司駐上海的能源分析師科西莫·里斯說:“這令人難以置信。歷史上沒有任何可供參照的標準。”
自中國領導人概述有關新能源發展的愿景以來,中國沙漠地區相關情況的細節鮮有披露。現在,彭博新聞社記者和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師到達現場、采訪相關人員并查閱數千頁政府文件和行業數據后,對這項計劃的進展做出首次重大評估。
分析揭示,中國今年的太陽能和風能利用有望達到創紀錄的規模,而且遠超其已經領先世界的清潔能源使用水平。鑒于這么多清潔能源即將被利用,中國可能早在2030年的最后期限到來之前就實現碳達峰,從而使地球有更大機會控制氣溫上升。
這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范例。眼下,阿聯酋工業和先進技術部負責人賈比爾正在力推各國利用本周在迪拜開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承諾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提高兩倍。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達到這一目標或許是世界為實現凈零排放可以采取的最重要行動。
彭博新能源財經上周在一份報告中說,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把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提高到約3.9太瓦(1太瓦為1000吉瓦——本網注),是2022年的三倍以上。
各種項目實施的速度之快已經讓一些人提高對今年可再生能源使用情況的預測。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預測顯示,2023年中國的太陽能發電和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將超過300吉瓦,幾乎是一年前新增容量的兩倍,而全球在2022年的新增裝機容量為338吉瓦。
牛津能源研究所中國能源研究主管邁克爾·梅丹說:“中國正依賴這些大型風能和太陽能基地在新的能源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最初一批項目主要集中在中國的沙漠,包括北部的戈壁和西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這些地區很適宜發展可再生能源,有中國最持續穩定的風、日照以及廣闊的平坦地帶。這些地區人煙稀少,也使建設大型工程容易很多。此外還有經濟優勢,比如土地便宜,因為沒有來自大型農業或房地產開發項目的競爭。里斯說,這些因素意味著這些沙漠基地可能是世界上最廉價的能源來源地之一。
旗下擁有太陽能企業的通威集團創始人劉漢元說,建設大型能源基地有助于利用中國現在成熟的清潔能源產業。他說:“它們可以支持國家加速能源轉型。”他還說,中國“甚至可以領先于西方國家完成這一進程”。
作者:編譯/趙菲菲 來源:參考消息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