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的政策調整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區域特點并與接下來的改革實現更好銜接。
《能源》雜志獲悉,《浙江省電力中長期交易規則(2023年修訂版)》《浙江省電力零售市場管理辦法》已于近日掛網公開征求意見,并將于近期正式印發。
據悉,2023年浙江省中長期交易電量預計達3100億千瓦時左右,入市企業近30萬家,同時也實現了燃煤發電電量全部進入市場。有浙江電力交易相關人士指出,浙江省電力市場目前存在中長期交易模式復雜,用戶對政策理解難度大,不利于比價議價;批發市場價格未反映煤炭價格趨勢;個別售電公司利用信息差,誤導用戶高價簽約、截留批發市場降價紅利等問題。
2022年9月12日,浙江省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和保供穩價工作三年行動實施部署會在杭州召開,浙江省省長王浩出席會議并講話。王浩強調,今后3年浙江省統籌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和保供穩價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扎實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聚焦電力和天然氣保供穩價,堅持長短結合、標本兼治、改革驅動、系統施策,統籌能源供給和能源需求,統籌省內和省外能源資源,統籌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統籌能源發展和轉型,全面加強能源安全保障,高標準建設能源設施網,深化電力和天然氣體制改革,加快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有效提升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初步形成具有競爭力的電價氣價水平,高水平建設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
“浙江省希望可以通過政策優化調整解決2023年存在的部分問題。保障廣泛用戶的知情權、選擇權。”上述業內人士說。
11月23日,《能源》雜志曾報道浙江電力交易相關文件征求意見,售電公司對其中相關變動表示疑義。有售電公司人士認為,相比于“順價模式”,“單一價格”或許并不具有更好的優勢。
對此,浙江省電力交易相關人士表示,部分售電公司對于政策理解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經過調整,用戶電價構成會更加清晰,由上網電價+上網環節線損費用+輸配電價+系統運行費用+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環節組成。”上述人士說,“而單一價格的推行,是為了適應市場初期的環境,讓用戶方便比價。長遠來看,不同時段的電價理應不同。分時電價仍會執行,損益也納入市場清算。”
在2024年電力零售市場中,浙江省還將設立封頂價格和預警機制。
接近政策制定的知情人士表示,封頂價格和預警機制是為了暢通批發零售價格傳導機制,以便更好地把批發零售價格信號傳導至用戶。據悉封頂價格的計算方法為:(年度交易均價×0.8+月度交易均價×0.2)(1+X),X為上浮系數。
“而套餐預警是與封頂價格配套的相關政策。它們保障了電力用戶可以在套餐價格和封頂價格之間,享受更低的價格,從而降低用戶的價格波動風險。”
而售電公司則擔心封頂價格機制的存在可能會造成虧損。“目前我們計算下來,即便按上限價格498.36元/兆瓦時來計算,允許的上浮空間也只有1.3厘/千瓦時,更何況批發市場均價受到大用戶低價的沖擊影響,遠低于零售市場價。”有售電市場相關人士表示。
不過接近浙江市場規則及政策制定的相關人士告訴《能源》雜志記者,對于封頂價格機制的設計,相關部門也進行了多方面的綜合考量。
“2023年浙江省內工商業用戶電價相比2022年總體上有了一定的下降。但還是存在一定的用戶高價簽約問題。”上述知情人士說,“浙江省希望可以實現電改過程中各方主體合法權益的充分保障。”
走訪中,《能源》雜志記者感受到了政策制定方對于實現更好價格聯動的迫切性。“2023年1月以來,煤價總體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但浙江省內煤電價格依然頂格上漲。”
為此,浙江省能源局將在2024年積極推動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增強煤電機組之間的競爭性。主要內容包括:明確聯動公式、實施年度和月度聯動,其中年度電量占80%,月度電量占20%,月度聯動以年度價格為基礎,根據當月煤價聯動;綜合考慮煤耗煤價、非停計劃等因素確定交易電量區間,通過市場化機制促進發電側競爭,在保證安全供應的前提下,引導電廠高效低價多發、低效高價少發。
有市場主體認為浙江省對于2024年電力交易的一系列調整有強化政府指導的內容存在。對此,有接近政策制定方的知情人士表示,浙江省的政策調整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區域特點并與接下來的改革實現更好銜接。
2023年10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浙江加快市場銜接,2024年6月前啟動現貨市場連續結算試運行。
《能源》雜志記者從浙江省能源局相關人士處獲悉,浙江正在積極推進現貨規則的修訂和市場的順利開啟。
“浙江已經要求企業按照負荷曲線簽約,以適應明年的現貨市場。”上述業內人士說,“隨著現貨市場的開啟,市場的規范性會進一步提高。在市場環境下,企業也會更科學、合理地自然淘汰。浙江電改的大方向是在市場化的基礎上,保障用戶的根本利益,保護發電、售電的合法權益。為此自然也會不斷地進行調整。”
作者:武魏楠 來源:能源雜志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