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內蒙古某多晶硅企業發布通知,公司在20日全面停產,停車具體復工時期待定。據悉,該企業全面停產主要是受技改計劃影響。
這是國內首次傳出硅料企業全面停產的消息。毫無疑問,此舉主要是因近期硅料價格持續走低。
今年11月,本就處于低位的硅料成交價格突然暴跌。不同品質硅料價格兩周環比跌幅均超過15%,N型料跌幅甚至逼近20%。此后,硅料成交價持續下挫,截至本周,已連續8周環比下滑。
12月20日,硅業分會公布最新硅料成交價格。其中,N型料成交均價為6.78萬元/噸,環比下跌0.29%;單晶復投料成交均價為6.16萬元/噸,環比下跌1.12%;單晶致密料成交均價為5.95萬元/噸,環比下跌1.16%;單晶菜花料成交均價為5.61萬元/噸,環比下跌1.58%。
如此低價,即便是硅料巨頭也進入了“微利時代”。據大全能源2023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其單位成本為5.136萬元/噸。但對于三線小廠或部分老舊產線而言,目前價格已經低于其成本線,且在短期內看不到盈利空間,只能選擇減產甚至停產。
從長期來看,硅料巨頭依然在大幅提高產能。其中,截至今年前三季度,通威股已形成超42萬噸高純晶硅產能,規劃在2024-2026年高純多晶硅累計規模達80-100萬噸;協鑫科技顆粒硅產能已達40萬噸,未來還將高速擴產。新特能源跟大全能源也有不小的擴產規劃。
不難看出,硅料巨頭將一步通過先發和產能優勢,擴大市場份額,留給其他企業的生存空間和時間,都已經不多了。
因此,對于沒有成本優勢的三線小廠而言,與其希望熬過這個“寒冬”,還不如及早退出。
同時也可以看到,在各路資本希望通過“砸錢”在光伏行業分得一杯羹的時候,龍頭企業也在用先發和產能優勢鞏固自身地位,清退落后產能。
硅料環節首當其沖,下一步或許就是硅片了……
作者: 來源:維科網光伏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