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就修訂后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和《光伏制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辦法(2024年本)》(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范條件》《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引發業界廣泛關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江華對《規范條件》《管理辦法》進行解讀。
問:本次修訂的背景及主要考慮是什么?
答:《規范條件》自2013年發布以來,根據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先后于2015年、2018年、2021年適時進行修訂,通過政策引導并在技術指標、產能利用、生產能耗等方面提出要求,促進光伏產業升級發展。截至2023年年底,已累計公告十二批共329家、撤銷七批共120家光伏行業規范企業名單,名單涵蓋光伏制造業主要環節60%以上骨干企業,并被應用單位、電站企業、金融機構及有關方面等廣泛應用,有效促進了行業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
目前,在行業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也進入了新一輪的行業震蕩周期,產業階段性供需失衡、產業鏈價格快速下滑、企業經營承壓。對此,行業呼吁在加強行業自律、減少行業內卷的同時,也需要在宏觀行業管理政策層面優先支持有技術、有品牌、有自有知識產權的企業,引導避免低水平盲目擴張,優化光伏產業發展環境,包括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統一相關標準、提升產品質量等。修訂后的《規范條件》《管理辦法》順應了行業發展需要和技術發展最新情況。
問:修訂主要涉及哪些方面內容?
答:通過與2021年本規范條件進行對比,總結主要修訂點如下:一是繼續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避免低水平重復擴張。二是提高部分技術指標要求。三是加強質量管理和知識產權保護。四是引導提升綠色發展水平。五是鼓勵參與標準制(修)訂工作。六是加強規范名單的動態管理。
問:在避免低水平重復擴張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答:在目前光伏供需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加強供給端的調控是加快推動供需恢復平衡的關鍵舉措,為此,《規范條件》繼續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避免低水平重復擴張。同時,對于除了多晶硅之外的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也將最低資本金比例由20%提升至30%。
問:具體提高了哪些技術指標要求?
答:《規范條件》結合行業技術發展趨勢,提高了相關產品技術指標。同時,基于N型單晶電池和組件逐漸成為技術發展主流的實際情況,增加了對于N型電池、組件等產品相關要求。如,將現有單晶硅光伏電池、組件項目平均效率指標分別由不低于22.5%、19.6%提升至P型電池、組件效率不低于23.2%、21.2%,N型電池、組件效率不低于25%、22.3%。新建單晶硅光伏電池、組件項目平均效率指標分別由23%、20%提升至P型電池、組件效率不低于23.7%、21.8%,N型電池、組件效率不低于26%、23.1%。現有項目P型和N型電池、組件平均效率值為行業平均水平,新建項目P型和N型電池、組件平均效率值綜合考慮了行業先進水平以及政策發布實施后行業可以達到的指標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其一,異質結電池相對于其他n型電池技術,對N型硅片的技術指標要求寬容度更高,因此單獨制定了異質結電池用n型硅片的技術指標;其二,目前行業內存在以TOPCon為主的N型單晶硅電池產線測試效率達到26%及以上,在入庫時嚴重降檔的問題。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就此專門邀請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專家、主要企業、第三方檢測計量機構座談交流,并基于第三方機構測試數據,測算業內N型TOPCon單晶電池平均效率為25%。據此,《規范條件》中規定現有項目N型單晶硅電池平均效率不低于25%,指標值符合行業實際。同時,該指標取值方法對引導N型單晶電池、組件效率科學準確標定、促進行業長期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問:在加強質量管理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有何考量?
答: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避免資本無序擴張、提升產品質量、穩定產品價格的有效途徑。為此,《規范條件》在前期引導企業持續加強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基礎上,豐富知識產權保護等要求,提出光伏制造企業應具有應用于主營業務并實現產業化的核心專利,研發生產的產品應符合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法律規定,且近三年未出現侵權行為的要求,鼓勵企業按照《企業知識產權合規管理體系要求》完善相關體系建設。同時,強調對產品高可靠、長壽命的要求,將工藝及材料質保期由10年提升至12年,提升產品衰減技術指標,并增加可靠性試驗要求。
問:如何引導產業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答:《規范條件》進一步豐富了綠色制造內容,引導產業持續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如,提高現有及新建多晶硅、硅錠、硅棒、硅片、電池、組件項目電耗和水耗指標,強化企業生產過程綠色化要求,鼓勵企業參與光伏行業綠色低碳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引導企業開展光伏產品回收利用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增加了光伏產品碳足跡核算等要求,鼓勵企業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能源管理體系等認證,開展環境、社會和治理(ESG)信息披露工作。
問:鼓勵企業參與標準制(修)訂工作有何具體舉措?
答:提升標準供給水平是提升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軟實力”的關鍵。為此,《規范條件》鼓勵企業參與太陽能光伏領域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制修訂和國際標準化活動。加強《太陽能光伏產業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實施。鼓勵晶硅組件外形尺寸滿足《地面用晶體硅光伏組件外形尺寸及安裝孔技術要求》要求。
問:如何加強規范名單的動態管理?
答:對于加強規范名單的動態管理,“有進有出”是充分發揮政策實施效果、提升政策實施水平的必要舉措。為此,《規范條件》對于撤銷公告資格的情況,專門增加了“未按要求提交自查報告”的條款,一是與《管理辦法》中按時提交年度自查報告的要求相呼應;二是通過強化政策約束提升行業監測能力。
作者: 來源:中國光伏行業協會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