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國能源部要求各省區市于10月15日前上報“十二五”首批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實施方案,以支持曾經風光無限的太陽能產業。
中國太陽能電池板一直以出口為主,如今卻遭受產能過剩以及歐洲各國市場縮減的雙重圍攻。鑒于庫存與日俱增,企業已經將價格削減30%,利潤毋庸置疑受到影響。
中國光伏企業已逐漸將重心放在本土市場,值得指出的是,中國光伏市場已發展為全球最大光伏市場之一。中國光伏企業不僅要與不斷縮減的海外市場“奮戰”,而要應對美國的懲罰性關稅與歐盟潛在征稅。
本周三,中國電池板制造商晶澳太陽能與晶科能源宣布獲得中國電力公司的訂單。
晶澳太陽能獲得中國電力投資集團(CPI)總計90MW光伏組件訂單,預計2012年將交付40MW,并為中廣核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提供70MW的太陽能電池板。晶科太陽能向中電國際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電國際)提供40MW太陽能電池板。
據中國證券報周三報道,各省區市于10月15日前上報“十二五”首批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實施方案。
據報道,北京、上海、天津、中國東部以及沿海地區將最先實施太陽能電池板發電的試點項目。
匯豐銀行在周三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計劃在2011年至2015年之間開發21GW太陽能發電量。
里昂證券(CLSA)太陽能分析師Charles Yonts表示:“將國家目標分散至省級水準至關重要,因為這是太陽能發電站運營商建造項目并與電網連接的唯一途徑。”
“如果有人懷疑中國政府對2015年目標的重視程度,此舉無疑將緩和這類疑慮。”
據悉,很多小型中國太陽能企業已經關閉。分析師認為,盡管行情慘淡,但倘若政府領導者保持開放的信貸額度,余下的企業有望開門營業。
中國政策制定者去年表示,當大型實力強勁的企業數量更少,行業能夠更為健康的發展。不過Yonts認為就大型整合而言,還未出現任何具有意義的舉措。
新聞報道,政策性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在北京當局的授意下給于中國12家頂級太陽能公司優先貸款。中國開發銀行與國家能源局對此均不予置評。
北京當局已經通過國有銀行向本國太陽能行業提供數十億美元的信貸額度以及其它支持,這促使美國政府今年針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與反補貼關稅。
本月,歐盟委員會對中國輸歐太陽能電池板發起反傾銷調查。而正當中國光伏企業疲于應付歐盟反傾銷調查之時,德國光伏企業SolarWorld又動作頻頻,迫不及待地希望對中國企業再補一槍。歐洲當地時間9月25日,SolarWorld牽頭的名為EUProSun的團體向歐洲監管部門提起申訴,指控中國光伏公司獲得非法補貼,要求歐盟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進口關稅。
不過周三,中國兩家頂級太陽能設備制造商英利綠色能源與天合光能發表聲明,否認了一組歐洲太陽能電池面板制造商對中國競爭對手提出的,在市場競爭中獲益于非法政府補貼的指控。
本周二,代表逾20家歐洲太陽能企業的民間組織EU ProSun組織表示,中國太陽能企業從政府非常低的利率中獲益。
英利綠色能源表示:“我們獲取的融資均以平常市場利率取得,并且根據國際會計準則和通常賬目規范來處理。”
賽維LDK今年初削減了近5000個職位,并于今年7月得到江西省新余市政府的幫助,新余市政府表示將使用納稅人的資金來幫助賽維LDK償還債務。
在美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周三股價大幅下跌,過去兩年市值暴跌,絕大多數企業股價低于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