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國內光伏企業中,龍頭企業諸如無錫尚德、保利協鑫等紛紛選擇海外上市,在這之中只有天威保變是A股上市公司。作為龍頭企業,天威保變全產業鏈布局已經初具規模,上下游的擴張成為公司未來的主打方向。
多晶硅年產能上萬噸
擁有多項新能源業務的天威保變,最初涉足新能源時其主攻方向就是多晶硅。光伏產業2009年才開始興起,天威保變在此前就已經完成了上游布局。
據光伏太陽能網咨詢師楊妍霞介紹,目前光伏產業鏈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應用系統5個環節。上游為硅料、硅片環節;中游為電池片、電池組件環節;下游為應用系統環節。從全球范圍來看,產業鏈5個環節所涉及企業數量依次大幅增加,光伏市場產業鏈呈金字塔形結構。
上游中,多晶硅料處于頂端,影響到產業發展規模,是整個光伏行業的“晴雨表”。“目前國內50%的多晶硅需要進口,因此,即使外部市場波動較大,國內的市場也能消化多晶硅的產能。相對于產業鏈上的其它環節,多晶硅廠商面臨的風險是最小的。” Frost & Sullivan能源與電力高級分析師曹寅說。
目前國內多晶硅的生產加工成本在30美元/千克—40美元/千克之間,而光伏太陽能網數據顯示,目前多晶硅的市場價格為70美元/千克—80美元/千克,利潤率幾乎達到100%。
不過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夠進入這個市場,此前國內曾掀起一波光伏熱潮,不過大多數企業涉足的都是準入門檻較低、投資回報收益較快的電池片組件領域,而上游多晶硅生產由于用來加工的設備費用高昂,小企業很難介入。
天威保變早在2006年就開始布局多晶硅生產,目前公司控股或參股的多晶硅公司包括:天威四川硅業(控股51%,年產能3000 噸)、樂山樂電天威硅業(持股49%,年產能3000 噸)、四川新光硅業(持股35.66%,年產能1260 噸)。可以說,在目前的A股上市公司中,天威保變已經在上游多晶硅領域占據了一定優勢。
此前,公司配股已經順利完成,募集資金凈額達到24億元左右。根據公司公開報告顯示,此次配股的11.81億元將投資到太陽能電池項目之中。渤海證券在最新報告中按照公司2012年30倍PE估值,將公司目標價位定位31.23元,并給予了“強烈推薦”評級。
今年計劃實現不成問題
目前,光伏電池及組件產業鏈的狀況是中間在國內,兩頭在國外。光伏電池的制造生產在國內進行,而產業鏈兩端設備的制造與系統的集成與銷售均在國外。根據微笑曲線,產業鏈的兩端是毛利率及附加值最高的部分,所以國內制造企業向產業鏈上下游擴張將勢在必行。
此前,包括無錫尚德、保利協鑫、阿斯特太陽能、賽維LDK等已開始進行全產業鏈布局,而在國內的上市公司中,天威保變的全產業鏈布局也已經展開。
“我們的組件生產基地去年8月份開始建設,目前仍然在建設中,現在的產能大概有500MW。”天威保變全資子公司天威新能源(揚州)的一位負責人介紹說。
根據公司網站介紹,天威新能源(揚州)公司將是天威集團新能源全產業鏈戰略布局中唯一的太陽能組件制造基地,其總投資40億元,占地1000畝。上述負責人表示,目前天威保變在上游生產的多晶硅基本上都由中下游的天威新能源(揚州)以及天威英利新能源等子公司消化,生產出的電池片組件100%出口到國外市場。
“目前來說歐洲市場還是我們的主要客戶,”這位負責人坦言,此前歐洲各國下調政策補貼額度的確對公司產生了一定影響,但影響很小。“主要還是因為我們自己有上游多晶硅長協廠商,而且天威的牌子在歐洲還是比較受認可的,現在做的都是此前簽訂的一些長單,國外短期內的政策變化并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據了解,在目前500MW的產能下,天威新能源(揚州)2011年的計劃輸出產能為280MW,到2012年計劃形成1.5GW的產能。“一季度我們剛接了一個36.1MW的訂單,今年計劃實現應該不成問題。”這位負責人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