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上午,云南省楚雄州職教中心舉行云南裕昆國家級示范項目光伏建筑一體化、“金太陽”光伏電站奠基暨開工典禮。
云南省安監局副局長龍宇輝,中共楚雄州委常委、楚雄市委書記張之政,楚雄州委常委、楚雄軍分區政委曹軍,楚雄州人民政府副州長李家龍,中國綠色生態住宅標準化委員會委員、河海大學教授安文等專家,楚雄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丕良等州、市相關領導出席奠基及開工儀式。云南裕昆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倪楠首先在奠基及開工儀式致辭;楚雄州人民政府副州長李家龍,專家代表、中國綠色生態住宅標準化委員會委員、河海大學教授安文分別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出席奠基及開工儀式的各位領導和專家為項目開工剪彩;并為項目奠基培土。
云南裕昆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坐落云南省昆明市。公司成立于2009年初,注冊資金一億元人民幣。公司由海歸團隊、風投基金和國內知名企業組成。云南裕昆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依托國內甲級電力設計院(所)和央企為緊密型研發及施工團隊,以光伏市場終端應用投資開發為主營業務。是目前中國西南地區非國有經濟待建、在建光伏電站裝機規模位居前列大型民營股份制企業,并獲得2010年國家財政部金太陽工程6MWp及住建部光伏一體化工程2MWp示范補貼。
為了將楚雄州職教中心光伏發電項目建成不可比擬、無法替代、獨具一格的光伏示范基地和精品工程,云南裕昆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會同國內外多位專家對項目建議書、可研報告和施工設計等前期準備工作進行多次充分評估,反復論證,保證了項目建設更具科學性、可行性。
《楚雄州職教中心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成功獲得云南全省最大裝機容量的國家住建部光電建筑一體化資金補助。本項目對楚雄彝族自治州促進光伏發電產業的技術進步和規模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是為響應國家節能減排政策,樹立楚雄彝族自治州節能、環保的國際旅游景區形象,滿足楚雄彝族自治州對新能源供電需求的有效行動。
楚雄州職教中心太陽能光電建筑一體化發電項目方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均為屋頂安裝型,經過對建筑面積、防震要求、承載條件等仔細篩選后,選取楚雄州職教中心符合建設要求的建筑,開展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示范工程,展示和研究一種新型的建筑節能模式。并在建筑所在地采用分散逆變、一次升壓,集中并入對應建筑群的用戶側電網的設計原則,其應用類型具有良好代表性。
“光電建筑一體化”示范工程是國家財政部和住建部首次發起的在全國范圍扶持光伏應用的示范工程,中央財政從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中安排部分資金,支持太陽能光電在城鄉建筑領域應用的示范推廣。
云南裕昆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根據財建【2009】128號、【2009】129號和財辦建【2010】29號文件,于2010年5月組織申報了《楚雄州職業教育中心8.1MWp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并獲得省級立項批復。其中2MWp(2兆瓦)的裝機容量獲得國家財政部和住建部的補助,共計2400萬元。項目分兩期完成,一期為2兆峰瓦,二期為6.1兆峰瓦的光伏屋頂電站。電站采用分散逆變、一級升壓、集中并網的設計原則。項目總投資:1.926億元;裝機容量:8.1兆峰瓦;年均發電量:928.5萬度;總發電量:23213萬度。
該項目一期國家級“光電建筑一體化”示范項目,裝機容量:2兆峰瓦;總投資:4800萬元;年均發電量:231萬KWh;總發電量:5775萬KWh。
云南裕昆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同期開工暨奠基的還有“金太陽”示范工程。“金太陽示范工程”是國家新能源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根據國家財政部、科技部和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聯發(2009)718號文件精神,在全國范圍內兩年時間建設32個大型地面太陽能光伏電站,國家補助50%的建設資金,其中分配給云南總裝機20兆瓦以內的項目。經云南裕昆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與楚雄市科技局積極組織申報,省發改委核準立項同意建設楚雄市蒼嶺鎮10兆瓦大型地面光伏電站。由此展開該項目國家補助資金的申報工作。并于2009年12月獲國家相關部委批準(6兆瓦)示范工程資金補助資格。項目分兩期完成,一期為6兆峰瓦,二期為4兆峰瓦的光伏電站。 電站采用分散逆變、二級升壓、集中并網的設計原則。項目總投資:2.87億元;裝機容量:10兆峰瓦的地面光伏電站;年均發電量:1231.8萬度;總發電量:30795萬度。
該項目的一期“金太陽“示范工程,裝機為6兆峰瓦,設計靜態總投資12879.38萬元,動態總投資13136萬元。國家對已立項批復的6兆瓦地面光復電站實行50%的資金補助,不含輸變電和土地租用等,合計補助資金5757萬元,其中3357萬元用于購置組件逆變器的補助。電站建成運營年均發電量739.13萬KWh,電站運營壽命為25年,預計總發電量為18478.25萬KWh。所發電量全部掛網運行并按國家相關法規由南方電網全額收購,按照云南省電力設計院可研報告分析,預計12年后收回全部投資。
云南裕昆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的國家級“金太陽”光伏發電示范工程和“光電建筑一體化”屋頂光伏電站對節能減排、改變和提升產業結構、培養高科技人才隊伍有著積極意義。項目的實施,在給當地帶來利稅和就業的同時,以低碳經濟終端應用市場為示范的國家級項目,將為帶動新能源的上游產業的發展有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