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晶澳科技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規模與盈利延續雙高增長,實現營業收入204.80億元,同比增長66.2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82億元,同比增長244.4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4.90億元,同比增長254.75%。
中國企業聯
4月27日,晶澳科技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規模與盈利延續雙高增長,實現營業收入204.80億元,同比增長66.2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82億元,同比增長244.4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4.90億元,同比增長254.75%。
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研究員胡麒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季度晶澳科技的業績受到海外需求的支撐,從數據來看,電池組件海外出貨量占比約58%,這一方面跟全球加速傳統能源轉型、實現光伏等新能源替代有關,另一方面受益于公司近年來不斷加大全球市場布局,充分發揮自身的全球市場營銷服務網絡優勢和品牌優勢,取得良好成效。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公司在鄂爾多斯、邢臺在不斷加大產能布局,提升供給能力,為迎接市場訂單的增加做好準備。”
毛利率持續提升
在業績高增長的同時,晶澳科技毛利率持續提升。公告顯示,今年一季度晶澳科技毛利率達到19.11%,較去年同期增加4.32個百分點。同期凈利率水平也呈現上升趨勢,一季度凈利率達到13.12%,較去年同期增加6.85個百分點。
晶澳科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道:“光伏行業快速發展,光伏產品需求持續增長,公司憑借自身的全球市場營銷服務網絡優勢和品牌優勢,持續開拓國內外市場,公司新產能持續投產達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公司運營效率,從而光伏組件出貨量、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公司經營業績持續增長、毛利率和單瓦盈利穩步提升。”
2022年晶澳科技單瓦盈利逐季攀升達0.139元/W,同比增長73.75%。2023年第一季度,單瓦盈利高攀至0.22元/W,再破歷史新高。
“公司堅持光伏垂直一體化模式,新產品技術研發創新,大幅提升電池轉換效率和組件功率,帶來產品整體成本的下降;其次,今年光伏組件市場價格略有下降,同時,我們也看到主要原材料價格和生產加工成本也在穩步下降,單瓦盈利并未因產品價格下降而受到影響,持續貢獻合理利潤;再者,公司財務提升費用管控能力,著力于降低資產負債率,減少相關費用支出。多重綜合因素疊加呈現出目前的盈利表現。”上述負責人對記者說道。
從組件來看,晶澳科技今年一季度組件出貨量再創新高。公告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電池組件出貨量11.70GW(含自用152MW),其中組件海外出貨量占比約58%,分銷出貨量占比約30%。
N型產能逐漸落地
今年以來,光伏產業鏈景氣度依然不減。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1月份-3月份,我國光伏新增裝機33.66GW,同比增長154.81%;一季度光伏新增投資522億元,同比增長177.6%。截至3月底,光伏累計裝機也超越水電,成為全國第二大電源。
在行業高景氣下,晶澳科技持續推進產能布局。公告顯示,晶澳科技今年在鄂爾多斯高新區投資新建設年產20GW硅片、30GW電池項目,提升公司新產品生產能力。2023年一季度邢臺5GW組件項目順利投產,此外各在建項目按計劃推進,按照公司未來產能規劃,2023年底公司組件產能超80GW,硅片和電池產能約為組件產能的90%。
此外,晶澳科技發行可轉債項目有序推進中,公司計劃募集資金不超過89.60億元,助力公司N型產品產能擴張。
關于N型產品供應情況,晶澳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N型組件產品DeepBlue4.0X目前還處于量產的初期階段,目前生產成本略高,供應環節相對緊缺,預計在2023年下半年,隨著新的產能釋放會得到一定得緩解;N產品得益于技術效率提升帶來產品的功率瓦數也有相應的提升,售價比PERC產品略高。2023年N型產品處于新產品發展的初期階段,供不應求,將對公司盈利提升有所幫助”。
作者: 來源:證券日報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