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道,在2016年底,硅谷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NASDAQ:TSLA)的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曾自信地向投資者表示,到2018年時這家公司的電動汽車年產量將可達到50萬輛。
為了實現這個量產目標,馬斯克向一個工程師團隊下令,要求其找出如何才能將Model 3流水線“全部自動化”的辦法。Model 3代表著特斯拉的未來,其基本款車型的售價為3.5萬美元,特斯拉是想通過這種低價電動汽車來讓自己從一家面向富人的小眾化汽車制造商轉變成一家能為大眾服務的公司。
這個團隊概括出了可用機器裝配的四個等級的汽車部件,其中既包括最堅硬、最容易機器化生產的部件,也包括最難做到這一點的部件,如線束、地毯和內飾等。
馬斯克向他們表示,直到第三等級的部件都可自動化生產才行。這個工程師團隊則向他發出警告稱,機器人不善于安裝松軟的部件,并指出特斯拉需要更多的工程師來管理如此廣泛的自動化生產工作。但是,馬斯克仍固執己見。
到最后,馬斯克在接受CBS采訪以及在2018年4月份發布的一條推文中承認,他此前過于依賴自動化了,并承認這是“我的過錯”。
特斯拉的內部人士向CNBC表示,這段軼事可以反映出馬斯克的管理風格。CNBC對特斯拉的35名現職員工和前員工進行了采訪,通過他們的描述勾勒出了一位雄心勃勃的首席執行官的形象,他喜歡從頭做起地做每件事情,而有些時候這就妨害了他的決策,促使其批準了一些昂貴的項目,這些項目最終以失敗告終,延誤了生產。
這些受訪者還描述了一些場合,稱馬斯克拒絕考慮其他汽車制造商已經開拓出來的既有方法,無視特斯拉內部的業內“老兵”的建議。
特斯拉作為一家大眾市場汽車公司的未來依賴于Model 3車型高效的自動化生產,而據瑞銀集團的分析師科林·朗根(Colin Langan)稱,特斯拉每售出一輛3.5萬美元的Model 3,就會虧損6000美元;哪怕是售價達到4.1萬美元以上,也只能達到盈虧平衡而已。到目前為止,特斯拉尚未投產3.5萬美元的基本款Model 3車型。
不過,特斯拉確實已經在第三季度中達成了每周生產5000輛Model 3車型的目標,該季度特斯拉的總產量達到了80,142輛(其中包括53,239輛Model 3),超出華爾街分析師此前預期。但是,特斯拉距離馬斯克在2016年承諾的年產50萬輛的目標還很遙遠。今年截至第三季度末為止,特斯拉的產量僅為167,975輛。相比之下,福特汽車(NYSE:F)十天左右的產量就有這么多。
特斯拉向投資者承諾,該公司將可在2018年下半年實現正現金流和盈利,但有些投資者和分析師則對此抱有深深的懷疑立場。特斯拉的債務馬上就要到期了,據美聯社報道,該公司必須在11月份償還2.3億美元左右的債務;而在2019年3月份,該公司還需償還一筆更大的債務,這兩筆債務之和高達1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