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實現光伏技術的全面突破,促進太陽能發電的規模化應用,晶硅電池效率20%以上,硅基薄膜電池效率10%以上,碲化鎘、銅銦鎵硒薄膜電池實現商業化應用,裝機成本1.2~1.3萬元/kW,初步實現用戶側并網光伏系統平價上網,公用電網側并網光伏系統上網電價低于0.8元/kWh,基本掌握多種光伏微網系統關鍵部件及設計集成技術,實現示范應用。太陽能熱發電具備建立100MW級太陽能熱發電站的設計能力和成套裝備供應能力,無儲熱電站裝機成本1.6萬元/kW;帶8小時儲熱電站裝機成本2.2萬元/kW,上網電價低于0.9元/kWh。突破太陽能中溫熱能在工業節能中的應用技術和太陽能建筑采暖的長周期儲熱技術,并示范應用。初步建立太陽能發電國家標準體系和技術產品檢測平臺,形成我國完整的太陽能技術研發、裝備制造、系統集成、工程建設、運行維護等產業鏈技術服務體系。
關鍵指標如下:
。1)實現多晶硅材料生產成本降低30%,配套材料國產化率達到50%;
(2)晶體硅太陽電池整線成套裝備國產化,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晶硅整線集成“交鑰匙”工程能力;
(3)單晶硅電池產業化平均效率突破20%,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非晶硅薄膜電池產業化平均效率突破10%;
(4)突破100MW級并網光伏電站、100MW級城鎮多點接入生態居住小區光伏系統技術、10MW級光伏微網系統與10MW級區域建筑光伏系統關鍵技術及設備;
(5)突破100MW級太陽能熱發電關鍵技術及裝備并建立核心產品生產線、測試平臺和示范系統;通過系統集成掌握電站設計、優化和運行技術。
。6)突破區域建筑跨季儲熱供暖技術及設備;
(7)完善太陽能中溫熱利用技術,并建立工業應用示范;
。8)突破太陽能分布式發電技術;
。9)建成太陽能利用實證性研究示范基地。
(10)在光伏直流并網發電、太陽能熱與化石燃料互補發電等創新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