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申請到并網發電,海寧皮革城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僅用了35天,包括雙休日在內,比國家電網公司承諾的45個工作日完成分布式光伏并網工作,提前了10天。
如此迅速的并網是天通高新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特別助理姚躍完全沒有預料到的,就在兩個月前,他還停留在項目并網難度大、進展慢的糾結中。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在海寧皮革城,這個中國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皮革市場屋頂上,卻靜靜的佇立著15358塊光伏組件。并網發電后,它的“沉默”可為海寧皮革城每年節省電費約250萬元,更可貴的是每年節省標煤1492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718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12噸。
但對于投資方天通公司來說,這些實惠似乎與它無關,這套并網后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背后似乎存在著更吸引人的商機。
帶來雙贏的屋頂資源
2012年12月20日,浙江海寧,陰沉的天空和淅瀝的小雨籠罩著這座被稱為“中國皮革之都”的城市。
即使是在這樣的天氣下,午間前,仍有900余千瓦時的電能,從皮革城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中發出,匯入皮革城側的電網中,最終由皮革城內部全部消耗。據介紹,天氣晴好的情況下,發電量可輕松超過1萬千瓦時。
這套占屋頂面積46000平方米的光伏發電系統,裝機容量達3.6兆瓦。2011年,天通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與海寧中國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協議,獲取在皮革城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權力,并成功申請成為當年的金太陽示范項目。2012年,項目建設啟動。
按照約定,在皮革城商用電價的基礎上,皮革城使用天通公司光伏發電項目的電時,享受一定的折扣,若電價上調,則上升后的收益雙方按比例分成。項目設計年均發電約350萬千瓦時電能,占皮革城全年3600萬千瓦時的用電量的十分之一。
事實上,即使1角錢的折扣對于皮革城來說都可節約成巨大的數目。然而,這一切有一個必須的前提并網。
并了網也“寬”了路
早在去年7月項目建成后,姚躍就開始籌備相關并網事宜,并向海寧供電局提出申請。但彼時并網新政尚未出臺,低壓用電側入網存在政策空白,如果選擇從10千伏電壓端并網,則意味著姚躍不得不增加數百萬的投資,同時帶來了電能的損耗和麻煩。
海寧供電局副局長胡舟一直在與姚躍反復溝通并網方案。就在2012年10月26日,國家電網公司出臺服務分布式光伏并網“新政”當天,胡舟立即將消息傳遞給姚躍,隨即,海寧皮革城屋頂光伏項目申請“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并網申請單也遞交至海寧市供電局。
受理、技術支持、現場驗收、并網接入,一條龍式的快速接入并網服務讓姚躍有些“受寵若驚”。但對他來說,項目早一天并網,便可以早一天贏利。
在新政后一個多月時間里,已有3家企業,共31.2兆瓦容量,向海寧市供電局提交了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并網申請。
“看這形勢,屋頂將如同土地一樣成為稀缺資源,其承租價格一定會被炒高。隨著并網新政的出臺,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定會大熱。讓我們公司一直投資做項目難度很大,但對有意向進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投資的企業提供服務,是一條路子。”姚躍已經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以生產電池組件等上游產品和設備為主的天通公司,逐漸找到了光伏企業發展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