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囂了數月之后,中國和歐盟有關光伏產品的貿易糾紛終于在雙方的“友好”氣氛中臨近收場。
涉及200億歐元的光伏糾紛是歐盟歷史上最大的反傾銷調查,這一案件的平息,有理由讓人們為更大范圍貿易爭端的擔憂松一口氣。但中歐之間的貿易爭端并未真正解除,電信設備、葡萄酒、多晶硅、奢侈品汽車等多種產品的貿易官司依舊亮著紅燈。
此時人們的目光難免再次聚集在卡雷爾·德古赫特身上,如今這位歐盟貿易委員會委員手上仍握著自主發起對華通信產品雙反調查的權利。
根據經合組織的最新報告,歐元區的失業率在2014年可能沖上12.3%的歷史新高。這意味著社會福利成本攀升,政府財政負擔沉重仍將是長期困擾歐洲的問題。其實如果深究造成此次歐洲光伏產業困境的本因,歐債危機后歐洲政府財政對光伏行業支持的急劇減少,是不能不提的因素。
無論如何,成員國利益和歐盟整體經濟形勢,將是今后中歐貿易對談中時常要算計平衡的一本賬。倔強的德古赫特也許依舊會強調前者,但他也的確應重新考量制裁中國的行動所帶來的經濟利益,究竟能否真正高于給整個歐洲經濟帶來的成本。如果這筆賬算不清,今后很多貿易博弈在喧鬧之后,恐怕也仍難免“和棋”的結局。真正屬于德古赫特的時機,取決于歐盟何時能從經濟復蘇的夢魘中醒來。(據英國《金融時報》文章整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