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期待已久的光伏發電補貼細則出爐。發改委昨日公布,對光伏電站實行分區域的標桿上網電價政策。根據各地太陽能資源條件和建設成本,將全國分為三類資源區,分別執行每度0.9元、0.95元、1元的電價標準。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行按照發電量進行電價補貼的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度0.42元。
補貼高于預期
發改委通知指出,標桿上網電價和電價補貼標準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20年。國家將根據光伏發電規模、成本等變化,逐步調減電價和補貼標準。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昨日對記者表示,全國光伏電價大概在每度1元左右,火電價格為0.4至0.5元。經過補貼后,光伏發電的市場競爭力將大大提升。
此次細則發布前,市場上的預期多為每度0.40元。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完善光伏發電價格政策通知》的意見稿,提到分布式補貼價為0.35元,電站補貼價也低于此次出臺的價格。
最大利好為分區定價
此次電站補貼價格分為三類地區,各自價格不同。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李才華昨日表示,此前國家對光伏電站的補貼為建設性補貼,即投資者在建設時就可申請補貼。此次發改委出臺的補貼政策,是鼓勵更多的實際發電,所以按照實際發電量進行補貼。另一大變化是,電站補貼由全國統一價變為三類地區不同價格,讓補貼更為合理。
對此,林伯強表示,此次補貼細則最大的利好正是分區定價,分區定價比全國單一價格要好得多。他認為,太陽能發電與風電類似,因日照等因素會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不同地區的資源條件對發電情況的影響很大,其他國家的光伏補貼規定都是實行分區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