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遍全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提出,人類對能源的利用將以分布式的方式進行,如燃氣、可再生能源等,我認為分布式光伏發電最有前景。”日前,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長劉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還介紹說,我國計劃2020年光伏裝機達到100吉瓦,其中60吉瓦將是分布式發電。
然而,由于國內太陽能資源和發電設備眾所周知的問題,分布式發電尚需接受諸多現實環境的考驗。
成績不可小覷 問題不容回避
事實上,從2012年下半年到現在,電網公司已發布了多個促進分布式發電發展的鼓勵性意見,這對國內市場來說,可謂是邁出了艱難但具有實質性的第一步。
以國家電網公司(以下簡稱“國網”)為例,自出臺鼓勵性政策以來,分布式光伏申請明顯增加,截至目前申請用戶585戶,裝機容量115.21萬千瓦,占分布式發電申請裝機容量的90%以上。
然而,雖然如此,可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力量依舊十分“單薄”。在德國,2010、2011年平均光伏裝機約7.5吉瓦,其中2/3是250千瓦以下的小型裝機,而我國平均裝機為2兆瓦,且都是分布在工業園區。
“我國應該多發展50千瓦及以下,或者250千瓦及以下的小型裝機。并且應鼓勵在每一棟建筑、每戶家庭發展分布式發電。否則,我國分布式光伏是做不大的。”劉純講道。
此外,與集中開發的電網相比,分布式光伏發電不但受環境(屋頂面積)限制,而且也受電網條件的限制。“分布式是與負荷接在一起的,一旦出現錯誤,就會對整個配電網產生影響。”劉純表示。同時,分布式光伏發電還有一個劣勢,即發電設備離用戶更近,產生的一系列不利影響更容易被用戶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