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過去兩年的寒冬之后,太陽能產業終于有了復蘇跡象。由15個主要制造商數據組成的BI全球大型太陽能指數在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間下跌了87%,而在過去的一年則上升了55%之多。
美國最大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板供應商SunPower今年股價增長超過5倍,這樣的情況在大型供應商中并不少見,英利能源股價也因太陽能電池板價格趨于穩定而實現反彈。彭博社預測稱,今年全球太陽能發電和屋頂光伏新增裝機增長將從去年的6.1%提升至40%。
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首席太陽能分析師Jenny Chase表示:“過去兩年,太陽能制造市場處在一個低谷期,好在我們已經熬過了最黑暗的時期。”太陽能制造市場的復蘇預示著,全球太陽能產業終于度過了“寒冬”。Chase認為,這一復蘇趨勢將在2014年得到延續,特別是價格的日趨穩定,整個制造市場將一掃之前的頹勢。
2012年,全球清潔能源投資達到2687億美元,雖然不及2011年的3023億美元,但仍為歷史第二高點。其中,太陽能項目投資達到1425億美元,為所有清潔能源中最高,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全球太陽能電池板市場的供應過剩。
近幾個月來太陽能企業的股價備受好評。SunPower的股價也平均評級從去年底的2.4增長至3.5,達到兩年來的最高。晶科能源的二季度財報也顯示,公司股價今年來上漲超過3倍,平均評級也從5月的2.3增長至3.7。一般股價平均評級達到5表示投資者應該購買,1則代表建議出售。
投資者對市場復蘇似乎更為敏銳,在企業還未表現出反彈趨勢之前,他們就已開始大幅購買太陽能股票。英利能源股價今年已上漲超過2倍,公司預計2013年的虧損額較2012年將收窄。加拿大太陽能公司股價今年大增7倍,公司更是預計今年將扭虧為盈,從去年的虧損1.95億美元到實現盈利2700萬美元。
英利能源美國區總裁Robert Petrina表示,過去9個月太陽能制造市場的反彈毋庸置疑。作為2012年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板供應商,總部位于中國保定的英利能源去年出貨量達到2.3吉瓦,今年出貨量預計將增長43%。BNEF預測稱,今年全球太陽能電池板新增裝機將達到42.7吉瓦,同比增長超過40%。
過去一年,BI指數超過半數的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毛利率均為負,也就是說他們一直處于 “賠本賺吆喝”的狀態。如今大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基本能保證產品價格高于成本價,說明市場供應過剩的狀況正在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