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上個世紀80年代進行電力私有化和自由化改革以來,電力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支撐著電力的安全、可靠供應。
但是,英國未來電力供應的安全、可持續、低碳目標正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未來10年,英國電力系統現有容量的25%將要退役,這些發電容量主要是煤電和核電。要想繼續保證電能的安全、可持續、低碳地向全社會供應,英國必須增加電力投資。但是,目前英國的電力市場機制以及相關的電力管理體制無法經濟有效地實現增加電力投資這一目標。或者說,對于電力投資規模和電力投資速度這兩個方面的要求,現有市場機制和管理體制是難以滿足的。而且,英國的電力系統主要依賴化石能源發電,其在未來面臨著燃料價格波動、過度的外部依賴、高污染排放等一系列風險。因此,英國需要大規模投資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型核電以及配套碳捕集技術的火電。
為解決上述問題,英國政府于2011年7月發布了《規劃我們的電力未來:關于發展安全、價格適宜和低碳電力的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揭開了新一輪英國低碳電力市場改革的序幕。英國政府希望通過改革目前的電力市場,以保證英國未 來電力的供應安全,并且能夠形成一個清潔的、多元的、可持續的發電容量構成。
具體來說,英國在低碳電力改革“白皮書”中提出了未來電力市場改革的四個重要措施:第一,建立基于差價合約的長期合同制度,為低碳電力投資者提供一個清晰、穩定的盈利流;第二,引入碳排放價格底線制度,在碳市場上形成公平的碳價格,同時為低碳電力投資者提供一個長期穩定的經濟信號;第三,引入一個排放性能標準制度,為新建的化石燃料發電廠的碳排放數量給出清晰的管制信號;第四,建立新的容量機制,以保證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具體容量機制的設計包括目標型容量機制和市場性容量機制。通過這些改革措施,英國計劃在2030年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目標:第一,形成一個靈活的、智能的、市場供需雙方都有響應的電力系統,其中包含著一系列的、多種類的、安全可靠的低碳發電資源,并且需求側管理、儲能和聯網資源將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第二,各種低碳技術可以相互有效競爭,以降低電能供應成本;第三,未來電力系統能夠有效滿足由電動汽車和電加熱所產生的不斷增長的用電需求;第四,將基于用戶為此所支付的費用最低這個目標來完成由傳統電力系統向低碳電力系統的過渡過程。
可以看出,英國已經意識到電力低碳化發展的重要性,并在新一輪電力市場改革將低碳發展作為一個重要目標,相應的改革措 施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上述的改革舉措會使得英國現有電力市場發生重大轉變,從而引導目前電力系統逐步向低碳電力系統過渡。在這一過程中,相應的改革措施一方面能夠通過市場手段大幅度增加低碳電源在發電結構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能夠有效促進低碳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從而使得安全的、可持續的、低碳的電力供應目標早日實現。
和英國相比,我國當前發展所面臨的能源環境問題使得電力行業必須承擔起節能減排的重任。因此,現階段我國的電力系統應該逐步向低碳電力系統過渡,即要在保證供電安全、經濟的前提下,不斷降低電力系統的碳排放。英國圍繞著如何向低碳電力系統過渡所給出的研究成果、實踐經驗、政策措施及其相關的制度安排(尤其是電力體制和電力市場方面的制度安排),對我國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從我國的電改情況來看,距離 “5號文”頒布已經過去12年。由于當時的能源環境問題還未如此凸顯,低碳化發展并未成為改革方案設計的出發點,12年內相繼出臺的一系列改革舉措也沒有很好地兼顧低碳目標。當下電力系統發展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相比于12年前已大不相同,原有的電改方案已無法滿足電力低碳化發展的目標。因此,在建設低碳電力系統的過程中需要基于新的外部環境重新審視并研究電力市場改革方案,而非繼續堅持和延續“5號文”確定的改革方案。在此需要明確,在新一輪的電力市場改革過程中,低碳化發展有必要成為電力市場改革的重要出發點。因此,我國電力市場改革要在一個低碳電力目標下來研究和實踐,也就是說,我國未來的電力市場改革要促進而不是削弱低碳電力系統的建立與高效運作,而千萬不能“照搬”那些國外先前沒有充分考慮低碳與可持續發展的電力市場改革模式。
具體來說,現階段我國電力系統低碳化發展面臨的任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促進清潔能源發展,從而推動電源結構的低碳化轉型;第二,提高電力系統應對間歇性出力波動的能力;第三,通過強制措施開展火電機組低碳化改造,鼓勵低碳電源技術(碳捕集封存技術等)的推廣和應用;第四,通過需求響應手段降低系統尖峰負荷從而減少電源電網容量投資和能源消耗,并研究需求側資源如何進入市場。
當前我國在應對上述問題時,更多地是通過行政手段和強制措施來達到低碳發展的目的,缺乏合理的市場手段和系統的制度建設。未來,如何在電力市場改革中考慮這些問題,或者說,如何就這些問題建設針對性的電力市場(在電力市場建設方案中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研究考慮電力普遍服務和交叉補貼等一系列問題),以保證我國電力供應在技術上安全可靠、在經濟上低成本、在環境上可持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作者系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