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臺積電、臺北101等企業紛紛宣布大舉認購綠電,使2015年綠電認購量“破億度”,而這驚人的數字背后代表的意義其實是──2014年的認購量太少了。
圖片來源:Flickr/AlexCCBY2.0
近期臺積電、臺北101等企業紛紛宣布大舉認購綠電,使2015年綠電認購量“破億度”,相當于2014年認購度數434萬余度的27倍,為2014年7月起臺電實施的自愿性綠色電價制度帶來一波高潮,但所謂的高潮,只是相比之下呈現的倍數,而這驚人的數字背后代表的意義其實是──2014年的認購量太少了。
2014年7月開始,臺電正式實施“自愿性綠色電價制度”試辦計劃,以每年度為一認購期間、以100度為最小認購單位,每次申請新增或減少認購至少需1個單位,目前每度綠電附加費率為1.06元,而每一度綠色電價等于用戶適用的電價表每一度單價、加上每一度綠電附加費率。
每100度綠電可以減排50公斤的二氧化碳,這個數值相當于5棵樹一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那么,若以目前每度綠電附加費率1.06元計算,響應綠電認購最低僅需106元,等于每年只要花106元左右認購綠電,就好比多種了5棵樹。
今年可認購綠電量為7.84億度。不過,認購了綠電并不代表所使用的電力全部為綠電,因再生能源發電不夠穩定,無法作為基載電力單獨供電,必須和傳統電力搭配調度,但認購了綠電,等于投入支持臺灣的風能、太陽能、地熱等再生能源發電,綠電認購度數越多,就能鼓勵更多相關業者建設發電機組。
相較于2014年綠電認購度數434萬5,000度,2015年截至目前為止,綠電認購量已躍至2014年的27倍,近來包括義美、裕隆汽車、康寧、奇美等公司都相繼宣布認購綠電,而帶動這波綠電認購潮流的臺北101,則為今年首個綠電認購超過百萬度的企業、達101萬度,至于臺積電則是目前認購量第一的企業,豪氣大筆認購了1億度綠電。
在這波綠電認購高潮掀起的同時,經濟部也藉此提升了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經濟部長鄧振中于22日表示,將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提高1.5倍,其中太陽能發電容量從原本的6,200MW調高至8,700MW、離岸風力發電由3,000MW擴增到4,000MW,希望在未來15年內,使再生能源在臺灣電力系統的占比提高至四分之一以上。
作者:林薏茹 來源:科技新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