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懸而未決的棄風、棄光痼疾,依舊是制約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最大障礙。儲能是現階段解決棄風、棄光最經濟有效的途徑嗎?
作者:何英
來源:中國能源報
原標題:儲能是不是解決棄風棄光的最現實選擇?
棄風棄光依舊嚴峻 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2015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3297萬千瓦,再創歷史新高;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1.29億千瓦,占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8.6%。然而與之相對應的是,風電棄風限電形勢的加劇。2015年,全年棄風電量339億千瓦時,同比增加213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15%,同比增加7個百分點。其中,棄風較嚴重的地區是內蒙古(棄風率18%、棄風電量91億千瓦時)、甘肅(棄風率39%、棄風電量82億千瓦時)、新疆(棄風率32%、棄風電量71億千瓦時)、吉林(棄風率32%、棄風電量27億千瓦時)。
“難兄難弟”光伏的處境也沒好到哪兒去。
2015年,新增光伏裝機1513萬千瓦,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4318萬千瓦,成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全國全年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133小時,平均棄光率12.62%(不含蒙西)。西北部分地區出現較為嚴重的棄光現象,其中,甘肅全年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061小時,棄光率達31%;新疆全年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042小時,棄光率達26%。
面對嚴峻的風、光消納困境,日前有傳聞稱,國家能源局已叫停了甘肅、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寧夏、新疆等省(區)新增新能源項目建設規模,(重啟之日)待棄風限電有效緩解后另行研究。
化解棄風、棄光,突破行業困局,儲能技術無疑將發揮重要作用。3月18日,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起草的《國家能源局關于推動電儲能參與“三北”地區調峰輔助服務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流傳開來,儲能參與“三北”地區調峰的消息刷爆了行業圈。那么儲能是現階段解決棄風、棄光最經濟有效的途徑嗎?
儲能應用空間廣闊 采訪中,專家普遍認為,儲能有多種用途,是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不連續、不穩定、不可控性,實現跟蹤計劃發電,實現安全穩定供電的必要手段。
關于儲能的經濟效益,“電池儲能伴隨著可再生能源普及應用而產生。”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張華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因此,儲能的效益必須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健康效益、幸福指數等多方考量。”
“就我了解,國內已有儲能企業布局棄風、棄光發電場,儲能應用還是有商機的,不是大家普遍認為的儲能經濟不可行,但目前儲能是用作調峰還是平滑出力輸出,前者應該取決于成本,后者取決于調度政策。第二,目前儲能電池技術降成本的最有效途徑是提升儲能系統在實際應用場景下的循環壽命。這一點業界正在努力,包括現有儲能技術的改進以及新型低成本儲能技術的研發。”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儲能技術研究組組長陳永翀對記者坦言。
在上海普天中科能源技術總工程師楊錦成看來,儲能或許并非是解決棄風、棄光最經濟有效的途徑。“因為儲能可用于平滑短期波動,而現在棄風是季節性和結構性因素導致的,棄風棄光的核心問題在于外送通道不暢、本機負荷不足,外地用電需求不振,作為短期負荷緩沖調節增強電網友好的措施可以,要解決電力供需結構性問題,有些緣木求魚。”
現階段,中國針對儲能尚未出臺補貼政策,但不少儲能示范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以張北風光儲輸項目最為典型,另外一些儲能商業項目,如海外調頻市場、微型電網市場、離網市場上,應用比例也在不斷走高。
“電價信號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不過儲能的示范項目也要做,發展新興戰略產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連融科儲能技術應用部總監楊洋進一步向記者闡述。
作者:何英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