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如火如荼的可再生能源市場為何突然遭遇市場“寒冬”?可再生能源投資滑鐵盧效應是曇花一現,還是未來常態?這對全球能源消費市場又會產生何種影響?
原標題:可再生能源投資遭滑鐵盧是誰惹的禍?
來源:中國石油報
作者:魏楓
“這應該是10年來最火爆的一次論壇。”在上半年的“SNEC第十屆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展覽會暨論壇”現場,與會者曾這樣描述。
可沒想到僅半年光景,可再生能源市場“一落千丈”。10月10日,彭博新能源金融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投資額42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43%,創下3年來新低。
之前如火如荼的可再生能源市場為何突然遭遇市場“寒冬”?可再生能源投資滑鐵盧效應是曇花一現,還是未來常態?這對全球能源消費市場又會產生何種影響?
深層次原因在于長期國際油價低迷的傳導效應
“過去一年,風力和光伏發電項目籌資大幅超過預期,再加上電價政策變更等影響,我國可再生能源市場經歷上半年搶裝熱潮后,便陷入了沉寂期。”作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很多專家認為我國的可再生能源市場異常波動引發了第三季度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暴跌。
實際上,早在今年上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就已經遭遇滑坡,亞太地區同比減少47%、中東及非洲同比減少46%……除歐洲和巴西外,各國可再生能源投資都或多或少地縮水。這又是為何?
“多國政府削減對新能源項目補貼,以及新能源項目自身成本下降,導致大型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廠獲得的融資驟降。”部分行業專家認為,一方面以德國為首的部分歐盟國家近年來陸續削減新能源補貼,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新能源行業發展的熱情。另一方面,快速發展的可再生能源技術降低了太陽能電池板價格和施工費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光伏發電市場的融資環境。
而放眼全球能源市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馮連勇認為,這輪可再生能源投資驟降的深層次原因在于長期國際油價低迷的傳導效應。在國際能源市場的有限份額下,傳統能源與新能源此消彼長。曾經的高油價時代,越來越多資源涌入可替代能源開發技術及研究,帶動了可再生能源行業蓬勃發展。如今油價低位徘徊,傳統能源便利性、價格優勢逐漸回歸,這必然會“澆緩”可再生能源發展態勢。只不過由于傳導效應,這種影響到今年才凸顯。
作者:魏楓 來源:中國石油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