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農,三者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光合作用與光電效應,一組分別來自生物學和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以其為主要原理衍生出的產業層面上,有了一種新奇的碰撞和結合——光伏農業,即在一塊土地上同時實現太陽能發電與高效設施農業生產。
原標題:農業“嫁接”光伏,結什么果?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孫永健 李飛
光、電、農,三者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光合作用與光電效應,一組分別來自生物學和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以其為主要原理衍生出的產業層面上,有了一種新奇的碰撞和結合——光伏農業,即在一塊土地上同時實現太陽能發電與高效設施農業生產。
光伏發電為何,以及如何與農業走到一起?“農業+光伏”后,農業會變成什么模樣,光伏發電又會走向何方?一段時間來,記者持續關注光伏農業發展,并走訪調查中利騰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中利萬農“智能光伏+科技農業”項目等,試圖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無論是理論層面上,還是目前的實踐探索中,光伏與農業的“嫁接”都已被論證和印證是一次前景廣闊的產業融合——
全新一代農光互補:一項探索破解兩個瓶頸
陽澄湖畔的沙家浜鎮,河浜縱橫,蘆葦叢生,豐富的水產資源造就了這里發達的漁業。在沙家浜的江蘇常熟現代漁業產業園核心區,有240畝“熠熠發光”的魚塘顯得別具一格:魚塘中矗立著一排排鋁合金支架,在塘面上架起4萬多塊多晶硅太陽能光伏板;光伏板遮擋下的魚塘里,大閘蟹、龍蝦、中華鱉、塘鱧魚等特種水產都有著不錯的長勢。
水上發電、水下養殖,綜合利用土地和太陽能資源——這是中利騰暉在2011年開發的國內首個“漁光互補”光伏農業項目,在魚塘和蘆葦蕩灘眾多的蘇南地區,這樣的探索含金量十足。
漁光互補、林光互補,以及農業大棚光伏項目,在光伏業內被統稱為“光伏農業”。無論是理論層面上,還是目前的實踐探索中,此類光伏與農業的“嫁接”都已被論證和印證是一次前景廣闊的產業融合。
與這片魚塘相隔不遠處,中利騰暉進行了另一場更大膽、更具革命性的全新一代“農光互補”實驗:一片經過改造的荒地上,將光伏支架整體提高,支架樁間距加寬,分別達到4米和10米以上,同時采用獨特的單光伏板安裝工藝,既能充分實現機械化作業,又滿足農作物75%以上的太陽光照射需要。10月15日,江蘇省農業科技專家對中利萬農26畝光伏稻田的測產結果顯示,該地塊畝均產水稻583.2公斤,與常規水稻產量相當。
“這項實驗的成功,使光伏農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光伏產業和現代農業當前面臨的很多難題會迎刃而解。”中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柏興將這場實驗命名為中利萬農“智能光伏+科技農業”項目,而他所說的難題,是包括在東部建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土地瓶頸、現代農業設施投入大等在內的一系列問題。
作者:孫永健 李飛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