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聯合下發《關于下達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首批光伏扶貧項目總規模達到5.16吉瓦,共涉及河北、山西、遼寧、吉林、江蘇、安徽等14個省份,幫扶貧困戶55萬余戶。
原標題:提高門檻 嚴把光伏質量關
來源:中電新聞網
作者:趙雅君
近日,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聯合下發《關于下達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首批光伏扶貧項目總規模達到5.16吉瓦,共涉及河北、山西、遼寧、吉林、江蘇、安徽等14個省份,幫扶貧困戶55萬余戶。
業界認為,這5.16吉瓦的扶貧項目對今年光伏指標(18.1吉瓦)的是一個補充,為下半年的光伏電站的投資增添了熱情。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方面,中央財政扶貧資金增長43.4%,堅持精準扶貧脫貧,因人因地施策。光伏扶貧無疑是落實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2014年10月,國家能源局和國務院扶貧辦決定開展光伏發電產業扶貧工程,在甘肅、安徽、河北等6省30個縣開展首批光伏扶貧試點。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光伏扶貧工程,支持光伏發電設施接入電網運行,發展光伏農業。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清平曾表示,“利用光伏發電來幫助貧困人口脫貧是非常有效的途徑之一。光伏扶貧作為精準扶貧脫貧的創新應用模式,將在‘十三五’期間迎來飛速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強調,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應結合設施農業、林業、漁業、生態保護等建設,優先使用貧困戶勞動力,發揮項目綜合扶貧效益。業內專家表示,“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的光伏模式,如果在合適的貧困地區,結合光伏發電和經濟作物種植,拉動當地的消費和用電,才能更大程度上提高農民收入,推進產業發展。”
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光伏+農業”正在為貧困百姓帶來福利。以寧夏為例,寧夏永寧縣大力發展光伏農業,將光伏發電與現代農業相結合,在閩寧鎮原隆生態移民村建設光伏農業科技大棚588棟,總裝機量30兆瓦,預計全生命周期將實現發電量10.13億千瓦時,吸納當地3000多名移民就業。同時,該產業園結合當地優勢,目前已成功培植了光伏菌菇、黑枸杞、光伏茶等農業大棚農作物,有效帶動周邊百姓脫貧致富。
作者:趙雅君 來源:中電新聞網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