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電力裝機是否過剩的問題,正反雙方近期撕的不可開交。當然,今天所討論的焦點不是產能過剩問題,而是更為可怕的產能浪費。
原標題:電力行業:比產能過剩更可怕的,是產能浪費
來源:能源雜志
作者:王高峰
圍繞電力裝機是否過剩的問題,正反雙方近期撕的不可開交。
面對明顯的產能過剩,電力設備發電小時數急劇下滑,有專家和官員洋洋萬言,為過剩產能辯解,說別人不懂電力常識,認為設備利用小時數不是衡量產能是否過剩的依據,那么請問依據何在?
當然,今天所討論的焦點不是產能過剩問題,而是更為可怕的產能浪費。
過剩產能隨著用電量的增加,未來有可能會被釋放,轉化為正常產能,也就是說,過剩是一個相對概念,是暫時的,但產能的浪費卻是實實在在犯罪。
如果你不能分清產能過剩和產能浪費的概念,那么先看以下兩個例子。
第一個發生在云南省。了解電力行業的人都知道,近幾年來,云南和四川出現大量“棄水”現象,也就是由于當地電力消納和外送通道有限,這兩個水電大省每年都有大量可用于發電的水被白白放掉,有統計顯示,上述兩省去年棄水量約1000億千瓦時,其中云南600億千瓦時左右。
毫無疑問,水電是清潔能源,把這種清潔能源白白扔掉,不僅損失巨大,而且非常可惜。如果將這些水電外送至華中或華南地區,可為這些地區每年節省3000萬噸以上的煤炭,不僅增加了水電經濟性,而且環保和排放的壓力也會大幅減小。
按照正常的投資邏輯,一個地區巨大的產能得不到釋放,就不應該再增加新的裝機,而云南的情況恰恰相反。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云南省新增風電并網機組為226萬千瓦,發電小時數1712小時,兩項數據均排在全國首位。風電同樣是新能源,應該鼓勵發展,但在當地已建成水電大量棄水的背景下,大量開發需要財政補貼的風電,從而進一步壓縮水電的釋放空間,這種現象就是典型的“產能浪費”。
作者:王高峰 來源:能源雜志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