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需求預測水平是“十三五”電力發展規劃的重要基礎。為更好地支撐“十三五”電力規劃的編制,我中心與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合作,結合“十三五”新常態下經濟轉型發展、用電增長驅動力轉換、相關國家及地區相似發展階段的歷史用電特征分析,對電力需求發展水平進行了深入預測研究。
標題:“十三五”用電需求維持中速剛性增長
來源:中國電力報
作者:謝秋野 杜忠明 王雪松
電力需求預測水平是“十三五”電力發展規劃的重要基礎。為更好地支撐“十三五”電力規劃的編制,我中心與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合作,結合“十三五”新常態下經濟轉型發展、用電增長驅動力轉換、相關國家及地區相似發展階段的歷史用電特征分析,對電力需求發展水平進行了深入預測研究。經濟新常態下,以高端制造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以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以及新型城鎮化驅動下的居民生活用電將成為拉動我國用電需求增長的新動能。我國目前正處于從工業化中期向后期過渡的階段,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形勢下,未來我國用電難以再出現類似“十五”“十一五”時期的兩位數高速增長。但目前我國人均用電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未來我國用電需求仍有較大發展潛力,過低的用電增速判斷不符合相關國家及地區的歷史用電發展經驗。本文采用數量經濟模型預測法、電力彈性系數法、人均用電量法和分行業用電量法等多種方法預測,“十三五”期間我國用電需求將維持中速剛性增長。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用電特征出現重要變化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呈現出以下幾個主要特征:一是經濟增速由高速轉為中高速;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三是經濟發展驅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用電需求與經濟發展關系密切,新常態下經濟特征轉變使得用電需求的驅動力與發展特征均出現重要變化。
伴隨著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新常態下我國用電特征在“十二五”后兩年開始發生顯著變化。“十二五”期間,受經濟增長速度換擋、結構調整加快、發展動力轉換等影響,全國用電需求從過去的兩位數高速增長進入到中速增長階段,用電增速由2011年的12.0%下降到2015年的0.5%。隨著經濟轉型效果顯現,2016年全國用電增速開始回彈。截至2016年11月,全國累計用電量同比增速達5.0%。
傳統用電驅動力逐漸衰退
新常態下我國用電增長驅動力發生重要轉變
(一)高耗能行業用電是我國傳統經濟模式下的主要用電驅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第二產業用電比重一直維持在70%以上。第二產業用電是全社會用電的主體,其增長速度決定了全社會用電增速的大趨勢。其中高耗能行業用電比重超過30%,占二產用電比重超過40%,高于第三產業用電和居民生活用電之和。
在過去15年的重化工業化時期,我國高耗能行業用電年均增長11.2%,高于全社會用電量增速1.1個百分點;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26.9%提高到2015年的31.4%,提高了4.5個百分點;高耗能行業用電的快速發展是拉動我國全社會用電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二)高端制造業用電、第三產業用電及居民生活用電成為新常態下我國用電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隨著高端制造業、現代信息技術及其服務業逐步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以及工業向服務業的逐步滲透,以高端制造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用電、以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用電將成為拉動我國用電需求增長的新動力。同時,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新農村建設力度的加大,新型城鎮化驅動下的居民生活用電也將成為拉動我國用電需求增長的另一主要動力。
結合鋼鐵、有色、建材、化工四大高耗能行業的產能、產量及需求預測研究,預計“十三五”期間高耗能行業用電總體可實現微增長。進入新常態以后,伴隨著經濟增長動力機制的深刻轉變,我國用電增長的驅動力同步發生轉變,高耗能行業用電將不再是驅動全社會用電增長的主要動力。
作者:謝秋野 杜忠明 王雪松 來源:中國電力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