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光伏行業的不斷發展,在裝機增速不斷放緩的同時,光伏新型市場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在煤礦采空區、沙漠及鹽堿地等地方發展光伏,或者是光伏與農業、林業、漁業相結合,然而由于牽涉到用地問題,光伏在這些市場的發展并不順暢。 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之后,在諸多的“光伏+”市場中,不占用土地的水面光伏正逐漸受到重視。在
隨著光伏行業的不斷發展,在裝機增速不斷放緩的同時,光伏新型市場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在煤礦采空區、沙漠及鹽堿地等地方發展光伏,或者是光伏與農業、林業、漁業相結合,然而由于牽涉到用地問題,光伏在這些市場的發展并不順暢。
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之后,在諸多的“光伏+”市場中,不占用土地的水面光伏正逐漸受到重視。在領跑者計劃中,山東濟寧和安徽兩淮的水面光伏項目已經達到了1.4吉瓦。從水面資源來看,如果市場能夠開啟,水面光伏或將成為下一個爆發點。
但是,水面光伏同樣存在著技術上的困難,而且在國際全球范圍內的運維經驗也十分匱乏。相對于現有的水面光伏,國內水面光伏發展的起點很高,面對這樣一塊技術并不成熟的市場,政策上也缺乏相應支持的情況下,能否在謹慎中取得突破值得關注。
高起點
水面光伏早已不算是一件新鮮的事物,2015年開始,陸續有水面光伏的項目落地,但是真正引起人們注意的,是在2016年光伏領跑者計劃中山東濟寧和安徽兩淮合計1.4吉瓦的招標工作,這無論對于設備制造,還是浮筒等的技術研究都產生了很大的帶動作用。
“我們把兩淮150兆瓦的總體項目分為了三個標段,每個標段50兆瓦,現在已經開工建設,預計在9月30日首批并網,12月31日全部并網。”中國三峽新能源公司(下簡稱“三峽新能源”)計劃發展部主任劉姿告訴記者。
據悉,在2016年的水面光伏項目中,三峽新能源在濟寧和兩淮分別中標50兆瓦和150兆瓦。由于三峽集團本身在水庫大壩建設上的優勢,加之三峽新能源在海上風電上的經驗,因此其在水面光伏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規模化是一個重要的手段,但是在水面光伏這樣的新型光伏項目上,這種規模化也值得商榷。截至目前,水面光伏還沒有大規模示范,技術等方面都需要一段時間的可行性實踐,在這樣的情況下,規模太大實際上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挑戰。
起始規模大之外,時間上也相對緊迫,對于這樣一個缺乏經驗,技術尚不明確的光伏類型,如果按照普通電站建設的周期來操作,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面光伏的高質量完成。
“水面光伏幾乎是一個全新的光伏類型,對于基礎和組件都有特殊的要求。規模化可以帶動企業的積極性,但在時間上可以分期進行,先有10兆瓦的項目并網,積累并獲取經驗,這樣就可以嘗試不同的浮桶,誰的施工更簡單效果更好就會有一個判斷。然后再完成后續規模的建設。”一位光伏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從水面光伏所利用的水面資源來看,應該不會產生類似光伏農業的用地障礙,但是從領跑者項目的規劃和建設境況來看,額外的困難仍然存在。“部分的塌陷礦區建設所用的水面的性質還沒有改變,到現在還沒有落實,企業無法開工建設。”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事實上,在采訪中記者也了解到,不僅是濟寧的水面光伏存在這樣的問題,在兩淮,也有上千畝的水面由于沒有轉換性質,導致中標企業無法進行電站建設。
從整個市場來看,水面光伏目前的開展并不順利。一方面,雖然業內對水面光伏感興趣,但是許多人仍然處于觀望階段。另一方面,水面光伏并沒有單列于普通電站之外,所以,水面光伏電站和普通的地面電站在政策上是一樣的,需要獲得指標。
鑒于此,有業內人士建議:“對于規模較小的水面光伏項目,是否可以享受分布式光伏的待遇,比如說幾個兆瓦以下的不設指標的限制”。
作者:李帥 來源:《能源》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