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下午,在北京國電科環大廈,記者見到了德國能源署署長安德烈亞斯·庫爾曼,這是一場關于中德能源轉型的小型研討會,他一進屋便熱情地跟所有人打招呼并一一握手,整個研討會過程中,庫爾曼思路清晰、語言活動,舉了大量案例,回答問題更是一針見血、直擊要害。原本以為枯燥的會議,儼然成了一節生動的《德國能源轉型》課。
在回答能源轉型過程中的經濟性問題時,庫爾曼直言光伏電站的高額補貼讓德國能源轉型負擔沉重。由此,德國政府在2015年開始改可再生能源的固定電價補貼制度為招標電價制度,實施1年多來,可再生能源價格下降了10%——20%。“有一家海上風電企業還曾報了零補貼,他們相信到2025年,成本將進一步降低,電價也會回復到高位,仍然有利可圖。”庫爾曼對招標電價的實施效果頻頻肯定。
研討會由原科技部秘書長、原國務院參事石定寰教授主持,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執行主任陶光遠擔任翻譯。
可再生能源的持續動力
Q:德國如何保障可再生能源發展有持續的動力?
庫爾曼: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都有優先上網的權利,優先權必須要貫徹。
德國發展可再生能源之初,大家也是議論紛紛,可再生波動性問題怎么解決? 可再生能源占比不能超過5%……但到現在可再生能源的占比遠遠不止5%。
2015年3月20日發生過一次日全食,當天太陽“輻射”以極快的速度下降,又以極快的速度上升。十年前大家都預言過了:德國要出事、德國電網繃不住、會大面積停電……所以大家對日全食的到來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要將電廠、網絡、靈活用電、虛擬電廠的作用都發揮起來。而真到了那一天什么事情都沒有,緊急措施也沒用上。
很多事情大家都很憂慮,事實上大家潛力很大,重要的是要把潛力充分發揮出來。
Q:德國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否有過失誤?
庫爾曼:德國犯過的最大一個的錯誤就是:給予光伏發電補貼的時間太長,消減的速度太慢,由此給德國能源轉型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德國政府在2015年開始將再生能源發電的固定補貼制度改為招標電價制度。通過招標我們發現可再生能源的價格可以很低很低。
Q:招標電價和固定補貼之間的價格差有多少?
庫爾曼:政府會給出一個補貼額度,企業來申報他要多少補貼,有一家海上風電企業報出了最低電價——零電價,他們認為:到2025年建成時海上風電的成本還將進一步降低;現在電力市場的價格過低,電價也會回復到高位,基于這兩點他們認為仍有盈利空間,所以報了零電價。
招標電價實行一年半來,可再生能源價格下降了10%——20%。
要是早一點放棄固定電價,德國能源轉型的成本不會這么高。
Q:招標電站的質量怎么保證?出了問題電力缺口如何填補?
庫爾曼:質量問題是企業自己的事,質量低發電量少倒霉的是企業自己。我們招標招的是容量,并不是招發電量。拿到標以后,企業巴不得多發一些電。
有時候電很多,有時候電很少。電多的時候電就貴,電少的時候電就很便宜,電力現貨市場15分鐘一個電價,完全靠市場來調節。電少的時候有些發電公司寧愿自己拉了電閘,來買電。
德國能源轉型已經邁入2.0,其核心環節就是要有靈活用電的能力。
Q:德國建立電力市場用了多少年?
庫爾曼:德國電力市場建設開始的比較早,討論過、試點過很長時間,基本完善起來是在2000年——2005年。
大家都知道推動電力市場建設對棄風棄光問題的解決至關重要,但建立電力市場時,有的人會獲得利益,有的人會損失利益。利益參雜進去,人們的看法就不一樣了。
中國建立電力市場還有許多事情要做,還需要一段時間。好在歐洲的電力市場可以給中國做一個樣板。
Q:德國是如何制定標準的?
庫爾曼:我們在工作前,會先做基礎性的分析研究,為什么要這么做?怎么做?然后制定標準,接著制定標準的監督方法,讓標準去落實后,再把標準一步步往前推。
德國有很多中小企業是隱形的世界冠軍,德國制定標準的時候就在引導企業生產世界上最先進的東西。你不生產最先進的東西你就賣不出去,企業生產出來以后就成了世界最先進的企業。別人再來的時候,市場已經被占領。
強大的天然氣儲存能力
Q:太陽能計劃曾經轟動一時,該計劃旨在利用北非太陽能發電來緩解歐洲能源的緊張,但在不斷遭遇挫折后,宣告流產,您怎樣看?
庫爾曼:當時的眼光很長遠,計劃很多,當然困難也不少,主要有三個問題:
電網的穩定性,從北非到歐洲電網能有多穩定?歐洲特別是德國越來越傾向分布式能源;北非發展可再生能源首先得滿足自用,全部上網,負荷太大了。
現在形式發生了一些變化大家都在討論,通過 Power-to-Gas 技術讓可再生能源變為身天然氣,氣比較好輸送和存儲,加之使用低谷時的電,成本也很低。如果將來有大量的風光電來合成甲烷,當然對我們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Q:德國天然氣有多大儲存能力?
庫爾曼:利用鹽礦儲存,在沒有天然氣供應的情況下能保障德國3個月的天然氣用量。
Q:可再生能源剩下的部分是使用化石能源還是其它能源?
庫爾曼:德國煤礦資源豐富,特別是褐煤,開采成本很低很低。核電、煤電,大家都說不能同時退出,我們就面臨著一個問題:從煤電退出要以多大的力度?現在辯論的很激烈。
我個人認為德國煤電的退出速度可以快一點,煤炭這一部分空缺天然氣完全能夠填補。
Q:德國核電退出既定了是2022年?
庫爾曼:德國核電占比最高的時候達到了25%,政策已經明確2022年要退完,2023年開始將沒有一度電來自核電。
我是學物理的,我個人贊成先從煤電退,再從核電退,現在的做法恰恰相反,先退核電再退煤電,當然,這是一個文化的問題,這是人民的意志。
法國也在開始消減核電,鄰居之間也是要相互討論的,退出核電是個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