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批1.35GW光熱示范項目在整體裝機規模上占全球已建成光熱電站總裝機的約27%,若要集中在兩年周期內全部建設完成,對反射鏡、集熱管等核心裝備的采購需求必然將集中爆發。
據粗略估算,一裝機規模為50MWe的儲能型槽式光熱電站,集熱管的總需求量約25000~30000支,反射鏡總需求量約50萬平米。這
中國首批1.35GW光熱示范項目在整體裝機規模上占全球已建成光熱電站總裝機的約27%,若要集中在兩年周期內全部建設完成,對反射鏡、集熱管等核心裝備的采購需求必然將集中爆發。
據粗略估算,一裝機規模為50MWe的儲能型槽式光熱電站,集熱管的總需求量約25000~30000支,反射鏡總需求量約50萬平米。這對于系統設備關聯性極強、“木桶效應”明顯的光熱電站而言,魚目混珠,質量良莠不齊的產品最終帶來的經濟損失必然不可估量。
那么,國內項目業主應如何確保能夠采購到質優價美的產品呢?是否看到供貨方提供的來自DLR等機構的一紙檢驗報告后就可高枕無憂了呢?國際大型商業化電站業主又是如何把控產品質量的呢?CSPPLAZA記者針對這一問題采訪了部分參與過海外光熱市場的供貨商,了解海外業主的采購流程,以期為國內業主提供借鑒。
第三方抽檢僅是第一步
為了證明自身產品的性能,全球幾乎所有的反射鏡、集熱管的供貨商都會將產品送往DLR、PSA、NREL等國際權威機構進行檢測,并將最終得到的產品報告作為競標時的敲門磚。
但有行業專家指出,這些檢測機構毋庸置疑是權威的,然而受限于目前行業的發展現狀,反射鏡、集熱管的檢測方法及技術指標沒有統一的標準。目前的檢測機構都只是根據客戶的要求做出檢測,然后給出檢測的實際數據和結果,但不會給出送檢產品是否合格的結論性判斷。這就意味著,不同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數據因為測試條件、指標不同,結果往往不具備可比性,且很容易對業主造成誤導。
另外一個重要問題是,對于DLR等檢測機構,檢測機構只負責檢測,而不管廠商送檢的產品,是擇優選擇的還是隨機抽樣的,而對于廠商而言,其必然都會從中選擇性能最好的產品去送檢,這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這種檢測的可參考性,難以反映廠商整體的產品質量控制能力。
為解決這一問題,近日,國內有示范項目業主方提出,要求集熱管等供貨商做第三方抽檢測試(規定統一的測試條件及標準),作為參與競標的前置條件。
“對大批量且對性能影響重大的設備,第三方的介入是國際慣例,以往的案例也證明,這一方式確是行之有效的。和光伏組件相比,現階段光熱集熱管和反射鏡缺乏國際公認的型式實驗或認證標準,現在幾家國際第三方都在探討對光場大批量設備制定型式批準認證方案。個人認為,由獨立公認的第三方進行產線抽檢加第三方實驗室檢測作為一個過渡手段是可行的!眮碜阅车谌綑z驗機構的從業人員介紹說。
同時,他還強調道,這一方法的關鍵在于第三方的品牌聲譽和技術能力,以及抽檢比例的確定。業主可經過評審,來最終指定數家獨立第三方機構,并在合同中規定,供貨方需取得至少其中一家出具的檢驗證書作為產品符合質量要求的保證,并且要求檢驗機構必須見證取樣過程,而不是純粹工廠送樣。
但也有觀點表示,“這一做法雖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上述問題。但仍需要考慮的是,各個業主指定的檢測機構不一,要求的測試標準各異,如果每參與一次投標,供貨商都要將產品發往海外進行一番重新檢測,拋開耗費的成本不論,耐候性等測試需要花費的時間同樣無法忽視。所以,個人認為,這一采購前置條件的實操性不是很強。”
作者:Jennifer 來源:CSPPLAZA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