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發電對電網沖擊愈發強烈
從2017 年底,我國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777GW,其中新能源發電裝機量比例已達到16.54%。新能源發電的新增裝機量已經從2013 年的28GW分三級臺階逐步提升至2017 年的68GW,在新增裝機量中的占比達到50%。
從2015 年開始,我國棄電率水平迅速惡化。2017 年,因新增新能源裝機量向中東部地區轉移,沖擊有所減弱。但是,部分省份的棄電率水平仍然在兩位數以上,并且全國年新增裝機量大概率將維持在60GW 以上,對電網沖擊仍然強烈。
輔助服務機制調整,棄電率惡化態勢得到有效遏制
2015 年、2016 年,東北、西北地區的輔助服務機制開始做出重大調整,西北地區大幅提高了服務補償標準,東北地區建立了市場化報價機制,以火電為主的傳統能源參與電網調節的積極性增強,備用、調峰等工作量明顯提高,兩區域的棄電率惡化態勢得到顯著緩解。
電力系統結構日益復雜,調節能力亟待提升
2018 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9.8%,2017、2018 年7 月份最高電網負荷均保持了7%以上的同比增速。電網規模日益擴大,同時新能源發電裝機量繼續保持高位。華東區域最高電網負荷在可調度的非新能源發電裝機中的比例已經達到90%,電網調節壓力非常巨大。西北、東北區域2017 年底的新能源滲透率分別達到93%、100%,已達到丹麥的水平。這些都對我國電網調節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
電網級儲能爆發 鋰電池需求邊際帶動提高
2018 年上半年我國電化學儲能裝機量同比增長127%,其中電網側、輔助服務領域裝機量占比超過60%,且全部為鋰離子電池。從已經公開的項目看,僅寧德時代在福建的儲能規劃第一期項目就達到100MWh,江蘇、河南共300MWh 的電網側儲能項目也已開工,“火電+儲能”合計需求也料將突破100MWh。我們認為,從2019 年開始,電網級鋰電池儲能需求有望達到GW 級別,對于鋰電池需求的邊際帶動料將顯著增強。
市場化輔助服務在全國推廣,為新能源、儲能發展鋪平道路
2017 年開始,全國已經有9 個省份出臺了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化改革文件,福建、安徽、山東、新疆、寧夏率先啟動了調峰輔助服務的市場化運作。借鑒東北地區調峰市場化的經驗,這些地區已經為新能源的進一步發展鋪平道路。此外,山西、廣東等地區的調頻市場化改革也已經啟動。市場化的調頻機制,為儲能參與電網調節奠定了制度基礎,儲能商業模式得以豐富,可獲得更體現其價值的經濟收益。儲能參與電網調節,也將反向促進電網調節能力的增強。
2019 年,新能源發電空間將迎新一輪成長周期。我國用電量未來幾年對于發電裝機的需求仍望保持在120GW 左右。新能源料將成為我國新增發電裝機的主力。華東、華中、南方地區新能源滲透率仍不足20%,擁有非常巨大的滲透空間。預計到2019 年,新能源發電在地方補貼、電力市場化改革政策的促進下有望迎來新一輪成長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