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東北能源監管局在哈爾濱組織召開了專題會議,就東北區域電力安全監管平臺系統最新功能進行了全面展示,并提出了系統升級完善終極目標。東北電力安全監管平臺經過近5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無論在監管模式、監管方式、監管內容、監管結果等方面都逐步趨于完善,至此東北區域電力安全監管工作全面步入了信息化時代。
電力安全監管工作面臨嚴峻形勢
近年來,全國電力行業連續發生數起電力安全人身傷亡事故,損失較重,影響惡劣,教訓深刻,國家有關部門多次下發文件要求切實抓好電力安全生產工作,電力安全監管工作面臨嚴峻形勢,監管責任重大。特別是2016年江西豐城發電廠“11·24”特別重大事故,相關區域監管局被嚴肅問責,從而為全國能源監管機構敲響了警鐘,甚至短時間內出現了“談電力安全監管而色變”的怪象,但不得不說江西豐城電廠事件直接成為全國電力安全監管工作的轉折點,自此以后,各能源監管派出機構都在積極探索新的電力安全監管模式。
監管矛盾突出。目前,東北區域共有發供電企業約1300家,隨著電力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監管對象數量仍在不斷增加,電力安全監管職能也在逐步完善,僅東北能源監管局當前開展的安全專項監管工作就包括基建安全、信息安全、貯灰場管理、水電站大壩管理、隱患治理、應急管理、電網風險管控等至少15項;而另一方面能源監管機構從事安全監管工作的人員一般在5~6人,個別省級監管辦甚至僅有2~3人,人員編制少與勞動強度大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作為電力安全監管人員,更多的時候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電力安全監管平臺發揮奇效
當前,要做好電力安全監管工作,企業信息報送工作是重要基礎。定期和不定期的信息統計報送、各種備案、各項評估評審工作均需要及時準確的統計、分析、確認,而傳統的人工報表方式存在信息報送不及時、準確性差、效率不高等問題。為此,東北能源監管局積極探索,電力安全監管平臺于2014年橫空出世,并正式啟動;2015年開始試運行;2016年平臺正式運行,監管對象開始網上報送信息;2017年平臺繼續完善,初步實現了電力安全監管信息化;2018年整合電力安全監管數據,建立監管對象全視圖;2019年擬建立“雙隨機”機制,加強電力安全事中事后監管。
東北電力安全監管平臺不斷升級完善,“一年邁上一個新臺階”,目前已經具備兩大優勢,功能更加完備。該平臺分為企業用戶端和監管用戶端,含有21個功能模塊約70個子模塊,主要功能是具備“四個監管一個決策”:一是實時監管。包括對監管對象數量、容量、占比按照區域和能源類型及報送情況進行監管。二是多維監管。通過全視圖可對監管對象組織機構、監管信息進行多維度監管。三是備案監管。平臺可自動向監管機構提示未備案、已過期、快要到期的監管對象信息,企業可通過二維碼獲取監管機構電子版備案審核表。四是報送監管。通過短信提示監管對象查收文件,并可查看企業收文狀態,對未報送的監管對象在截止日期前進行短信催報等。五是輔助決策。通過統計分析,為監管人員提供可靠、翔實的決策依據,也為各處室開展工作提供全面的數據支撐。
轉變監管方式。一是現場監管轉向非現場監管;二是事前監管轉向事中事后監管;三是重檢查、輕整改轉向全過程閉環管理;四是監管重點由點向面;五是定性評估轉向定量評價。監管方式的徹底改變,讓以往電力安全監管存在的“安全發文無法覆蓋所有監管對象”“紙質報送材料過多”“安全監管沒有管理痕跡”“監管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迎刃而解,促進了電力安全監管事項公開,滿足了監管對象的知情權,減輕了監管對象的負擔,方便了監督檢查,提高了監管機構工作效率。
電力安全監管平臺預期目標
東北電力安全監管平臺最終要實現目標“縱向貫通、橫向聯動、信息報送、網上辦公、智能查詢、決策支持、預警預判、閉環管理”。
短期目標:一是盡快建立電力安全監管平臺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工作要求,切實加強電力安全事中事后監管;二是繼續完善升級系統,實現智能查詢,為開展電力監管業務和東北區域信用能源公示平臺提供數據支持。
長期目標:一是推動電力安全監管平臺深化應用。不斷提高平臺實用化水平,充分發揮系統功能,把平臺作為提高執行力、推進電力安全監管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在運用中熟悉操作、在運用中發現問題、改進問題,形成持續改進的機制,使平臺更切合工作實際,具備生命力。二是提高監管效能,提升政府形象。實施跟蹤服務意見反饋制度,采集監管對象、評估機構、專家的使用意見建議,查擺平臺自身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提高服務質量,努力把平臺打造成“統一開放、工作有序、服務到位、監管有力”的監管平臺。
原標題:監管動態縱向貫通橫向聯動——東北區域電力安全監管工作步入信息化時代
作者單位:國家能源局東北監管局